9月CPI同比涨1.6%创56个月新低 CPI重回“1”时代
闽南网10月16日讯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8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重回“1”时代,并创出自2010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近两个月,CPI同比持续回落主要受翘尾因素回落,以及蔬菜、猪肉价格降低的影响。
食品类价格 涨幅仍较突出
据测算,在9月份CPI1.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比上月大幅回落0.7个百分点,而当月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较上月反弹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认为,9月新涨价因素虽较上月有所增加,但仍低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而由于去年同月环比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的对比基数,致使9月份的翘尾因素比上月大幅减少。
9月份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两降”,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仍较突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
房租连涨57个月
数据还显示,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6%,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6%。住房租金价格已经连涨57个月。
从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9月份CPI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涨幅在上月基础上继续扩大0.1个百分点。
余秋梅指出,环比来看,鲜菜价格上涨3.9%,涨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由降转升,涨幅为1.5%。
链接
9月PPI同比降1.8% 连续31月负增长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位于CPI上游,对经济形势和供求变化更为敏感。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下降1.8%,已连续31个月负增长,环比下降0.4%,环比和同比降幅分别较上月加深了0.2和0.6个百分点。
余秋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原油、成品油、钢材价格降幅加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也有所加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