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华亿折戟上市路

2011-08-16 22:09 来源: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目前已有百起与华亿有关的案件在石狮法院立案、审判、执行

去年5月,华亿管理层分崩离析,企业停产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一家曾以上市为目标并全速推进的公司,再度引发各界关注的,却是被拿到了拍卖桌上。石狮市华亿染整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亿染整”)的坎坷经历,似乎从准备上市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哪怕是在8月4日的第一次拍卖中,也找不到买家,现在只能等待8月下旬的第二次拍卖。

  随着拍卖程序的全面启动,华亿染整倒闭的幕后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调查发现,这家一度全力进军资本市场的印染企业,跟2009年倒下的同行石狮市利恒织造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恒织造”)的经历极为相似;只不过利恒织造在上市后就崩盘了(本报曾报道),而华亿染整功亏一篑最终没有登陆资本市场,在挣扎了半年多后,还是轰然倒下。

与利恒同病相怜

  当利恒织造上市后崩盘的消息在业界传开后,冲刺上市的华亿也遭到业界的众多猜测;随之纷纷上门催债的供应商,则让华亿染整老板刘玉佩手足无措,只能选择躲避。

  今年7月5日,在评估机构、拍卖机构、华亿染整工作人员、原来及即将承接看管任务的保安公司的共同参与下,石狮法院执行庭对华亿染整所有的房地产和机械设备等再次进行清点,随后贴上封条。

  华亿染整的命运到此告一段落。记者从泉州市工商部门了解到,华亿染整是港澳法人独资企业,投资方为福诚企业(香港)总公司,在2003年4月14日正式登记成立,注册资金为750万港元,法人代表为刘永清;其后至今共做了两次变更,一次是在2005年6月10日,法人代表变更为现在的刘玉佩,另一次是在2006年6月29日,注册资本金从750万港元增至2000万港元。

  “当时华亿的步伐比利恒要慢一些,就是冲着上市去的,因此利恒第一次冲击上市失败,对华亿的影响非常大。”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名华亿染整的前高管,他对这家曾经寄予事业厚望的公司已经不愿再有任何关系:一方面是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只能靠财务报表稳住员工和供应商,为了得到政府方面的继续支持,甚至借高利贷交一些最低限度的税费;另一方面是对上市能给公司带来新生的观点破灭,“整个公司都掏空了,应该说生机都断了,上市后能分到的钱还不够还外债”。

  据这名前高管透露,华亿染整之前几年经营还不错,实际年营收很早就突破千万元了,“一方面是整个行业的利润都比较高,另一方面是专心经营”;启动上市计划之后开始释放财务数据,还新投建了好几个项目,到2007年初已经花了将近1个亿,这几乎将前期的积蓄搭了进去,而且银行的贷款也急剧增加,利息支出成为沉重的负担。

  由于还未到发布上市公告的阶段,华亿染整的上市目标也成为一个谜团,但在2007年几乎整个石狮都知道利恒织造、华亿染整是石狮市“上市后备重点扶持”的企业,这一消息如今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知情者避谈的话题。

  最开始带来危机的是利恒织造2007年8月向韩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结果审查中出现问题,“外界的说法是内部事务衔接不顺,但业内知道是一些财务上的问题”,一些投资者、供应商开始对华亿染整也有了猜测,最终花了很大力气才平息了风波;真正致命的打击是在利恒织造在2008年12月成功上市,全部融到的资金为1.3亿元,能分到利恒织造的份额少之又少,“就规模和效益来说,华亿远不能和利恒相比。这下全炸锅了,怎么都安抚不了”。

  随之纷纷上门催债的供应商,更让主事的女老板刘玉佩一时间手足无措,只能选择躲避;但神通广大的供应商还是能够找到她,尤其是在向法院起诉之后,总能提供准确的消息让开庭传单送达。“当初就是奔着上市而来,结果狐狸没抓到还惹了一身骚,上市的念头是彻底断绝了。”上述前高管称,有一次在路上巧遇,刘玉佩向他感慨,“给人打工也好,企业出问题大不了辞职,当老板就跑不掉了”。

停产前的“八仙过海”

  2010年5月份,合作了一年多的“八仙”因为经营理念差异太大、利益分配发生冲突等,导致管理层分崩离析,华亿染整停产。

  从民间的舆论看,尽管刘玉佩压力很大,但显然不甘心就此放手,在上市无望又得不到有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最后导演了一出“八仙过海”,至今褒贬参半。

  邱先生就是观众之一,当然他也付出了200多万元的货款“买票”,如今只能指望在拍卖款中挽回一些损失。“当时华亿的动作很大,我也以为是翻过身来了,才决定跟他们合作。”邱先生告诉记者,在2009年3月份前后,刘玉佩突然高调复出,在各种场合风风火火地为生意奔波,并称债务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七个重要的供应商以债权转股权,成为华亿染整的股东,与公司共进退;在设备采购、产品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阵势也都很大,一时间“华亿又活了”的说法在业界流传,一些紧逼不放的供应商从将信将疑转为深信不疑,例如邱先生在拿到了100多万元欠款之后,又继续供货,“厂里的财务人员跟我说,公司被拖欠的款子追回来不少,资金链又开始正常了”。

  记者了解到,这七个重要供应商分别姓刘、张、王、邱、高、谢、陈,都是男性,加上女老板刘玉佩,跟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主角七男一女类似,在后期感觉被忽悠了之后,债主们送了这么一个“雅号”给他们。在邱先生看来,这是他们“大鱼吃小鱼”,商量好之后演的一出戏,“债转股之后,资金压力小了,除了有利于公司追回被欠的货款,还能从银行贷到款;这些货款和欠款的去向,至今是一个谜,应该是被股东分了”。

  由于目前尚未公开华亿染整的公司资产明细,邱先生的说法也就没办法得到印证,但有一点则是肯定的,即华亿染整在2009年从石狮市两家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超过2000万元的贷款,贷款期限为一年,但在2010年5月份之后就停止还款,随后被两家银行先后起诉到石狮法院。

  也就是在2010年5月份,合作了一年多的“八仙”因为经营理念差异太大、利益分配发生冲突等,导致管理层分崩离析,华亿染整停产,工人闹事,最终由政府出面解决了工人的工资问题(约为80万元),供应商之间的经济纠纷案件,则大量涌进石狮法院,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起案件在石狮市法院立案、审判、执行。

  至今对“八仙过海”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企业“三角债”是现实问题,债权人入股公司,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华亿染整在谷底力挽狂澜的勇气值得肯定;反对者认为,这是给一些信息不灵通的债权人“下套”,通过虚假繁荣,回收账款、获得贷款、取得供应商原材料,同时以公司发展需要支持为由尽可能多地拖欠货款,“开源节流”只为套现脱身、分钱,最终牺牲了众多的中小债主,部分甚至血本无归。

债务残局待解

  经过石狮法院一年多的努力,整个案件目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华亿染整的资产拍卖程序已全面启动,最后能拍出多少钱固然关键,但真正的难题在后面。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华亿染整的“资不抵债”相当严重,而如何解决残留下来的债权债务局面,还是个让令人头疼的难题。

  首先是可拍卖资产与需支付债务的悬殊。记者从石狮法院了解到,从2007年底至今,石狮法院共受理华亿公司集团执行案件94件,申请执行标的金额5643万余元;未结标的金额高达5469余万元,所负债务包括银行及民间借款、买卖欠款、工人工资、供用气款和工程款等,所拖欠工资款已经先由当地政府垫付;另外,法院将对该公司所有的房地产及机械设备等财产进行司法拍卖,经初步评估,房地产及机械设备两项的评估总价为3250余万元。在此之外,目前还陆续有案件在走司法程序,华亿染整最终需要支付的债务,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是部分债权人同时背负债务。这些债权人主要是指2009年的“八仙”成员,按照法律规定,在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时,公司股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记者了解到,2009年发生的债权转股权后成为华亿染整公司股东的,现在也向法院对华亿染整提起诉讼:一种是未将全部债权转为股权的。

  另一种是声称在债权转股权过程中并非完全自愿的,均向法院提出维权请求。

  “现在的难点在于,整体拍卖之后,债权如何分配?”据了解,经过法院一年多的努力,整个案件目前已经有了实时性的进展,华亿染整的资产拍卖程序已全面启动,最后能拍出多少钱固然关键,但真正的难题在后面:由于华亿染整之前并未做规范的资产清算,除了已经诉至法院并经司法确认的债权,还有部分可能被遗漏的,也应该考虑;在公司股权重组之后,因债转股而新增加的股东在以华亿公司名义经营期间所产生新的债务,必须与之前华亿公司的旧债务分开;新股东在经营中,是否已经从华亿公司应收账款中,“优先”拿回自己的钱,也应查明。

  石狮法院上下为这事奔波了一年多,但离真正结案还有一段距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警醒各方,企业的发展稳健最重要,超出实力之外的非常规道路,非常容易“出轨”,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往往需要多方共同买单,受伤的不仅仅是企业”。

手记
买单者,救命者

  但凡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内外通吃的武侠、冒险影迷,应该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截然不同的救人方式和结局。

  在中国影片当中,一旦冒险者、主角身陷绝境生命垂危之际,基本上会出现一个妙手神医,拿出银针,啪啪啪几针下去,护住了心脉,濒死者就会悠悠醒来,再次出现就会在病床上被宽慰:“你安心养伤,调理一阵子就会复原了。”

  在西方的电影里,要么当场就断了气被挖个坑埋了,要么是叫急救车,输血、增压、上夹棍等,然后急救车呼啸而去,下一个画面要么是嵌了照片的墓碑,或者黯然失色的医生对等着哭出来的家属说“I am sorry”。

  这固然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是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不同。用在挽救企业的做法上,往往使用“中西医疗法”,资金链断裂之后,不是帮助查找病根、一针见血地钉死出血口,或者干脆给他个痛快、尽早强制破产,通常是决定给钱为企业输血,另一面却哗哗哗地失血,最终只剩下一副发臭的皮囊。

  同是印染企业,利恒在跨进了门槛之后轰然倒下,大有“死都要上市”的气概;华亿则倒在了谋划上市的路上,颇有“上市未捷身先死”的悲戚。应该说,不存在死有余辜者,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并不可耻,但能否将损失降到最低,则是一种负责任和智慧,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还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鼓吹者、助推者、跟风者、监管者等,如果当不了救命者,只好做买单者。(本网记者 徐锡思 实习生 林伟毅)

分享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财富“奥斯卡” 入围名单发布啦!
下一条:“银行业最佳创新产品(服务)”入围名单(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