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IPO锐减 或非监管层有意护盘

2011-08-16 02:26 来源: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8月的第一周,新股九连发,IPO增速让市场担忧增加。然而,就在8月的第一周,仅有1家公司公布招股书。第二周,招股书数量也只有3家。相对于7月最后一周8份招股书的情况,市场难免揣测:难道,监管层出手护盘,新股发行悄然降速了?

监管层护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新股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5%的共有三家,其中4月28日上市的庞大集团、雷柏科技的跌幅分别为23.16%、15.55%。

  “或许是因为新股破发过猛,所以拟上市公司放缓了申请IPO的步伐。”日前,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如此分析。

  也有人怀疑监管层在通过控制发行速度予以护盘,对抗欧美股市暴跌对A股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并不这样认为。他称,新股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杜绝行政干预,让拟上市公司自行根据行情判断何时上市、何价上市。显然,监管层护盘说,至少在表面上看站不住脚。

会计因素导致

  IPO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公布招股书,二是发行,三是上市。若要判断IPO发行速度的快慢,关键要看公布的招股书和新股发行数量这两个指标。

  记者调查后发现,招股书数量锐减并非是护盘之举,也不是监管层的有意为之。而是会计因素导致的暂时性锐减。

  在8月份已披露的4份招股书中,会计处理的最后时间点均是2011年6月30日,也就是说,这三家公司完成了2011年中报的审计后才提出了上市申请。

  而7月份的最后一家公布招股书的拟上市公司长城汽车,其招股书中会计处理的最后时间点是2011年3月31日,也就是说,它只审计了2011年一季报。

  “这显然是监管层明确了8月份以后的IPO企业,需要提供半年报。”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从IPO的程序看,从招股书到上市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8月份公布招股书的拟上市公司,待其过会后上市,时间也在9月份了。此时,三季度都快过完了,却还使用着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然存在失真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8月15日三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
下一条:银行股狂飙 大盘冲上260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