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66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就诊如何收费怎么服务有什么好处

中新网   2019-01-10 11:11

  上海是中国最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地区之一。5年来,申城在探索之路上不断深入,多方努力扶持、培养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对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

  2013年,上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历经5年发展,截至2018年,全上海家庭医生“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达666万人。

家庭医生如何收费:签约居民10元/月

  2018年,上海正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按照每位“1+1+1”签约居民10元/月的标准,根据“有效签约”、“有效服务”和“有效控费”考核后向家庭医生团队支付。

  上海市卫生健康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吴乾渝表示,上海实施签约服务费,核心在于激励家庭医生更主动地服务签约居民,我们制订了严格、全面的签约服务费考核指标体系,将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效果、初诊转诊效率、合理费用管理等纳入考核指标,与激励直接匹配,从机制上激发了家庭医生服务活力,促使家庭医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主动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根据国家标准,一名家庭医生合理的签约服务居民人数在2000人,上海全科医生缺口还有3000人。但从目前签约率来看,全科医生已经满足当前服务需求。”吴乾渝进一步表示,以上海常住人口推算,上海家庭医生总量应在1.2万以上,截至2018年全市现有注册全科医生8000余人,虽然已经提前达到国家2020年规划目标,但距离家庭医生目标配置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综合健康管理能力也正在不断提高。

“1+1+1”医疗机构组合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1+1+1”医疗机构组合,即,民众可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签约。2018年,全上海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

  上海在2015年6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启动了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行“1+1+1”(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并在已启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开展“延伸处方”政策,目前,已开具“延伸处方”13665张,金额249多万元。

  据悉,上海全市将复制推广首批试点经验,对申报参加第二批试点的1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督导,推动第二批试点工作。同时,搭建全市统一预约挂号管理平台,实现全市“预约号源池”规范管理,与分级诊疗优先预留政策实现对接,随着上级医院预约号源优先预留力度的不断加大,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将持续提升。

  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朱兰,说起5年来行医之路,感慨道,刚来社区时,周边民众并不认可家庭医生,而现在,越来越多民众会选择来社区看病,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近七成选择到社区就诊。

  除了感受到家庭医生“近在咫尺”的健康关怀,原先奔波于上级医院单纯配药的稳定期慢病患者可以安心“下沉”社区,在家门口便捷获得所需药品。他们还可以获得由家庭医生长期用药指导,方便又安全。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2018年,上海各社区共开具慢病长处方648万张,延伸处方已累计开具240万张。

  多年来,上海致力搭建签约居民畅通的转诊渠道,签约居民转诊“更及时,更畅通”。据了解,上海的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纷纷成立“签约居民转诊协调部门”与“签约居民服务专窗”,为签约民众提供优先预约、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上海还搭建了市级优先预约号源信息化平台,38家市级医院均已接入。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建立了与区域内上级医院“点对点”转诊协作关系,可通过微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优先转诊。

  据统计,2018年,通过优先转诊渠道,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向上级医院转诊超过80万人次,上级医院向社区转诊6.9万人次。

  家庭医生们的真情服务获得申城民众不约而同的“点赞”。据了解,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公众满意度整2016、2017年连续居全上海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测评首位。新近出炉的2018年测评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刷新纪录,为88.91分,60岁以上人群的满意度评价更高达90.74分。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吴乾渝9日透露,2018年,上海开始积极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丰富签约手段和方式。相关部门将充分利用“上海健康云”等载体,新增移动签约、APP网上签约等,使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民众,“触手可及”地获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8年,上海开始提升签约有效服务率,让签约居民的个体化需求与家庭医生的服务供给形成更加精准的对接。家庭医生的签约民众从试点初期的以老年人、慢性病人为主,逐步覆盖残疾人、儿童、孕产妇等群体。据了解,上海市卫健委正在与教育部门协商,希望将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拓展到青年学生群体。

  吴乾渝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上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人群覆盖、签约后服务的内涵等方面,与民众的需求仍然存在距离。此外,家庭医生的培养周期长,一名家庭医生起码要经历5年医学院校学习和3年规范化培养才能上岗,现有医生数量距离目标配置还有一定差距。据悉,以上海常住人口推算,上海家庭医生总量应在1.2万人以上,截至2018年全上海现有注册全科医生8000余人。

  吴乾渝表示,上海将继续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给予家庭医生更多的资源与技术支撑,让签约居民获得更优的服务体验与健康管理。(记者 陈静)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男子遇夜跑大熊猫一开始以为是猪 当事人:
  • 母子错过航班大闹机场称耽误考公 网友:还
  • 全国妇联“幸福联线”婚恋服务已开展交友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