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临抄底机会?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类似的说法早在我国西汉时就曾出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云:“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成为华夏商道的至宝,放之股市也未尝不是玉律。
近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的投资意愿大幅下降。其中,有意投资股票的受访者竟然只有11%。记者发现,该数据已经与历史最低水平接近。那么,在市场低迷、人人舍弃之际,是否也意味着“我取”的机会正在来临呢?
“不愿炒股”
暗示底部来临?
记者统计发现,2007年一季度,有投资股票和基金意愿的居民占比为30.3%,随后,这一数字大幅上涨。2007年二季度、2007年三季度的数据上冲至40.02%、44.3%。其中,2007年三季度的44.3%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纪录。
此时对应的A股市场情况是,沪指站上了6000点,A股市场正处于“亢奋”的时候。随后,中国石油的发行更是创出了IPO冻结申购资金约3.3万亿的历史纪录。
不过,投资股票基金意愿的扭转出现在了2007年四季度,股市见顶6124点后,有意愿投身股市的人降至35.8%。此后,随着股市的下跌,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的意愿也在持续下降。2008年一季度,这一意愿降至27.6%;2008年二季度,这一意愿降至16.8%,基本回到了2006年年中的水平;2008年三季度,这一数字更是降至历史最低点的8.2%。
此时对应的A股市场情况是,沪指已从最高点向下跌了65%,新股发行暂停,市场成交额只有2007年中期的约1/4。
由于央行从2009年起的问卷统计口径出现了变化,我们无法将2009年后的投资股票、基金意愿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不过,从近三个季度的数据可见,倾向于更多储蓄的人从2010年四季度的37.6%,上升至42%;倾向于更多投资的人则从45.2%下降至41%。
股票方面,2010年四季度有14.8%的人有意愿投资股票,2011年一季度这一数字降为13.5%。而到了二季度,这一数字仅为11%。
2011年股市:
L还是U?
央行的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历史数据经验,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与股票市场(上证综合指数)的涨跌高度相关,其相关度为0.9。简单来说,当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人越来越多时,股市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当股市的关注度越来越小时,距离见底的时间就快了。
如今,有意愿投资股票的居民仅约一成,虽然这一数字与2008年最低迷时的8.2%尚有差距,但已是历史倒数第二水平了。
那么,如巴菲特所说的“在别人恐慌时贪婪”的时刻是否已经到了呢?
目前,几乎所有券商都认为A股向下的空间不大了,其最大理由就是估值已经到了底部。
数据显示,目前,上证A股指数市盈率只有14倍,与2008年10月31日的历史大底13.27倍非常相近;而沪深300指数的13倍,也与2008年的大底12.51倍非常接近。
日前,国信证券将沪指的止跌点标在2600点。中航证券则认为,二级市场的估值底已经出现,下半年沪指波动范围在2650~3100点。
如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所言,受政策变化路径和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未来市场企稳回升将分“两步走”:三季度“政策预期改善——市场企稳回升”;四季度“经济预期改善——市场趋势上行”。由此可见,2011年A股市场运行轨迹不是“L”,而是“U”。如今,A股市场正处于“U”形结构的挖坑阶段,虽然这个坑要挖多深尚不清楚,但11%的投资意愿表明,这个坑正在接近尾声。N每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