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基金业“鼠患”不绝 基民质疑监管不力

2011-06-11 01:57 来源: 广州日报 0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基金业“老鼠仓”广受诟病,却屡禁不止。不久前韩刚因“老鼠仓”成为基金业获刑第一人,如今又有基金经理因此身陷囹圄。因老鼠仓事件,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基金经理许春茂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原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基金基金经理黄林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被处以30万元罚款及市场禁入。

  基金业“鼠患”不绝,主要有查处力度小、判罚过低及信息披露不够透明三大原因,其中,调查显示,近七成基民认为“监管还不够严厉”是主因。据了解,中国基金业发展近13年,“捕鼠”仅8人。市场人士称,此种查处力度实乃一大笑话。

“鼠患”不绝三大原因

  1.查处力度小

  “鼠患”频发引致了基金行业的信任危机,却为何屡禁不止?有网站调查显示,有69.05%的基民认为“监管还不够严厉”是主要原因,23.96%的基民认为是由于基金公司内控制度有问题。

  “对基金‘老鼠仓’的查处力度太小了。”有研究人士指出,很多基金经理在操作数十亿元乃至数百亿元公募资金的同时,还在私下操作利益关联人的证券账户,进行利益输送,是基金业的潜规则之一,而这么多年被查处的不到十单,简直是一大笑话。

  2.判罚过低

  判罚过低也是基民认为监管不给力的一大原因。基金“老鼠仓”获刑第一人韩刚最终被判刑期仅一年,让市场对“老鼠仓”未来的刑罚不敢寄予厚望。

  据了解,目前从法律上讲,对老鼠仓的刑事处罚虽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并无相关量化标准。

  3.信披遮遮掩掩

  此外,相关监管机构在对“老鼠仓”的信息披露和处罚上遮遮掩掩也令基民倍感不满。截至记者发稿,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网站上都未公开许春茂的具体涉案数额和行为;而证监会对黄林的行政处罚文件显示,4月11日已作出对其的处罚,但却直到5月30日才发布;目前仍有多个曾经的公募大佬深陷“老鼠仓”传闻,但监管层依旧选择对公众沉默。

近期遭处罚“老鼠仓”及涉嫌“老鼠仓”一览

 

分享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股市低迷监管层持保守态度 或致国际板暂时搁置
下一条:富国全球顶级消费品基金6月15日起发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