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年底评审首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海都闽南网讯 妆糕人、泥塑、堆剪……这些在泉州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将得到抢救和保护。记者昨日获悉,酝酿一年的《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和《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暂行规定》于日前出台,填补了泉州市在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政策上的空白。
现状:不少传统工艺美术濒临失传
经过泉州数代人的努力,石雕、藤铁、木雕、刻纸、木偶头雕刻等24个艺种享誉国内外,不少工艺美术迈入产业化经营。2010年,泉州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49.9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7.19%,泉州已发展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和出口基地。
但泉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近年仍受到较大冲击,能够体现传统技艺的堆剪、泥塑、漆艺、妆糕人、蓝印花布已经濒临失传,能够代表泉州特色的脱胎漆器、传统竹编、无骨花灯、金昌刺绣、通草花、彩扎正在不断消失。此外,极具文化价值的江加走木偶头、李尧宝刻纸、杨长生剧装道具等生存艰难。
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黄飞鹏介绍,为鼓励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每带一名学徒将享有每月800元的补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为每月500元,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补贴方案仍在制定中。在德化当代知名雕塑艺术家苏清河过世后,泉州目前仅有一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另有83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今年年底评审首批 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提出,对泉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工艺美术大师等四种保护对象,实行评审认定制度,设立评审委员会,每四年一次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等组成。
目前,除了国家级和福建省的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还没有市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此次同时下发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暂行规定》,是关于评审认定“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的一项具体实施细则。《暂行规定》提出,申报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必须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制作12年以上,如户籍不在泉州的,须在泉州工作5年以上,并在泉州设立工作室或创办企业。除了规定条件,《暂行规定》还提出了可破格申报的条件,例如在技艺水平高超、对行业贡献大、从业年限30年以上的老艺人,由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联名推荐,并经所在县(市、区)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据悉,泉州市将在今年年底评审首批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经过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和工艺美术大师,将享有一系列补贴。泉州市财政将设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工作。被认定为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而目前已失传的,泉州市还将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搜集、整理、建立档案和征集、收藏优秀作品等。(本网记者 林淑芳 郑慧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