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 要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
闽南网1月1日讯 据新华社电 2014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公布,预示着政府会计重大改革正式启动。通过这一改革,2020年前,各级政府都要向社会公开完整的政府“家底”:散布在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多少、那些隐藏起来的债务规模多大、政府日常运行成本如何、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价值多少折旧了几成……这些信息生成一组崭新的报告——以政府资产负债表为主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摸清“家底” 包含三大关键信息
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在很多国家已是常事,但在我国却是新鲜事。现在我们要了解政府有多少钱,主要通过财政决算报告,里面反映政府这一年有多少财政收入,花了多少钱。但从中看不到政府完整的财务状况,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人们也不会知道一个表面运行正常的政府是否早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说,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规模举借债务,财政风险不断积累。一级政府到底有多少资产,明的暗的到底欠了多少债,政府运行成本大不大,只有摸清这些家底信息,才能知道国家财政是否安全。这正是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原因。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相比现在的决算报告,政府财务报告包含三大最关键信息——政府资产信息、政府负债信息、政府行政成本信息,这三项少了哪一项都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情况。
财务报告
将成信用评级依据
改革方案明确指出,2018年到2020年期间,在完成围绕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相关制度建设后,将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分析应用体系,这意味着“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将对国家经济安全运行产生重要作用。
“风险取决于手中有多少钱,只看收入不看资产,不掌握偿债能力,必然存在风险。摸清家底,才能全面防控财政风险。”刘尚希说。
在财政部看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将成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
与上市公司的年报一样,政府编制的这份财务报告要接受审计,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
□解读
一份报告看清政府“家底”
2020年前,政府将亮出全部“家底”。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份报告,可以全面真实地看清政府“家底”呢?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究竟什么是权责发生制,这实际是针对我国政府目前的记账方式——收付实现制。
从收付实现制看,钱没花出去,预算不确认支出,也不确认负债,但从权责发生制看,一方面确认支出,还确认负债。可以说,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这项制度的确立将带来我国政府会计管理的变革,表明我们正在构建现代型政府。
我国现行编制的财政决算报告中,缺失了政府的债务信息。只看决算报告,有可能一个表面上光鲜亮丽的政府,“家底”还压着一摞欠条呢。政府财务报告中还将全面反映一个政府的资产状况、行政成本状况。
总之,你可以通过这份报告的一个个数字,基本了解到一个政府的运行状态,这些最终将向社会公开,将有效帮助你去监督政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