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反暴力、反拉布”是什么?香港经典拉布战案例

2014-07-13 19:36 来源:维基百科 0

  拉布战术(英文:filibuster),意思是以冗长演说拖延时间,阻挠议案表决通过。英文“Filibuster”源自西班牙语,原指十六世纪活跃于加勒比海的海盗劫持船只来勒索赎金,后来引伸出挟持议会的意思,解作冗长辩论,成为一种议会程序。这种策略通常见诸议会中的少数派,当他们发现手中没有足够票数去否决一条他们反对的法案通过时,只能用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来阻挠表决。除了换取时间与当局再行谈判之外,他们也希望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

  “杀局”草案

  拉布战术在香港立法会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99年12月,当时立法会正在二读审议“杀局”(即解散民选的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草案,支持“杀局”的建制派议员连续发言,让政府获得足够票数通过二读。

  高铁拨款

  其后在2009年12月,在财务委员会申请通过高铁拨款,议员也曾采用拉布战术,不断发问拖延。

  早在2004年,国家铁道部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在全国建设“四纵四横”的铁路网络,就已将香港纳入规划。按照规划,广深港高铁全长约140公里,广州总站位于石壁,途经福田、龙华和虎门,最后经香港段到达香港总站西九龙。因此,香港高铁的全称其实是“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广深港高铁内地段早已在2005年底动工,计划2010年落成。香港段的建设却一直行动缓慢。200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才与铁道部签署备忘录,承诺香港段争取在2009年底前动工,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

  香港高铁项目拖了5年,一路坎坷走来,预算费用也步步攀升,翻了近4倍,每公里造价预计高达25亿港元,被戏称为“全球最贵高铁”。

  2010年1月16日的傍晚,经过9个小时的漫长辩论后,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终于批准了高铁项目669亿港币的拨款申请。而在此前,拨款申请已经三次审议,从2009年底一直到2010年初,每次都被故意拖延而无法表决;而辩论时间总计长达25小时,更在香港立法会的历史上创下纪录。

  兴建高铁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本是平常之事,关键在于透明决策、理性辩论、民主表决。部分议员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拉布战术”拖延施政,甚至将经济议题泛政治化、为了反对而反对,其实已经违背了作为民意代表的操守。议员身为民意代表,理应尊重主流民意,根据议事规则付诸表决,以民主的方式寻求最终的结论。

  议员的言论自由固然应当尊重,但议员也不能滥用特权,信口开河、口无遮拦。这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规则,也是广大选民的共同愿望。好在香港立法会有一部十分完善详尽的《议事规则》,议员一旦采取“拉布战术”,主持会议的主席既可以“温馨提示”,委婉叫停,也可以直接裁决中止发言。香港高铁拨款风波,也让很多议员开始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防止“拉布战术”再次出现。

  “替补恶法”草案

  最长的一次拉布,是2012年5月立法会审议俗称“替补恶法”的《2012年立法会(修订)条例草案》,人民力量陈伟业及黄毓民事先张扬搞“拉布”,其战术除了提出1,306条修订,逐一做详细解说,并且以“温家宝(讲话的速度)乘三倍时间”发言,或大量引述《圣经》、字典等作解释,更随时突袭式要求主席点算出席人数,一旦人数不足,便会流会,迫使政府收回恶法。

  今次的“拉布”与“反拉布”之争,在于立法会恢复审议“议员出缺机制”法案,建制派凑够足够人数支持通宵开会,抗衡人民力量的“拉布”,而会场外,则有声援拉布与反拉布的过千人集会对垒。自由党主席刘健仪更联同7名成员,参加30小时绝食,抗议人民力量议员发起拉布战,认为是浪费公帑,扰乱议会程序,要求立即停止。

  对于拉布战术,特首曾荫权和部分行政会议成员已忍不住开腔炮轰,曾特首形容现时立法会的工作差不多停顿,情况令人担心,假若管制一手楼买卖、竞争法和政府架构重组等议案被拖误,并不是市民的福祉,期望议员按公众利益办事,停止拉布。 

  相关新闻:香港工联会千人顶高温参加“反暴力、反拉布”游行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广东拟让城市小摊贩合法化 相关法规进入人大审议
下一条:香港工联会千人顶高温参加“反暴力、反拉布”游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