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内容解读(图)
海关总署日前出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指出,今年7月1日开始,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通关的一体化改革;10月份前后,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实现在京津冀海关的全面推开。
海关总署:京津冀区域将实行通关一体化
京津冀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后,三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除了需要查验的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还可以实现跨关区的放行。比如天津企业在首都机场通关的货物,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企业可以直接向天津海关申报货物进口,而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机场海关申报;天津海关可以直接对货物进行放行处理,首都机场海关则根据天津海关的放行指令放行货物。据初步估计,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至少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可降低约30%。
京津冀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2013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12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7%,三地实际利用外资共计320.2亿美元,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增幅4.32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表示,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继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海关总署将视试点工作情况陆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联系紧密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相关新闻: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内容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的主要框架是通过建设一个中心,搭建四个平台,实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的一体化作业。一个中心,即区域通关中心,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将原先各自独立的通关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联动的通关中心;四个平台,即统一申报平台、统一风险防控平台、统一专业审单平台、统一现场作业平台。
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通过集成海关监管优势、打破关区界限、改进海关通关流程,形成监管更加严密、通关更加便捷、流程更加科学、运转更加高效,覆盖京津冀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以此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并为三地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搭建良好的海关通关监管服务平台。
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都能享受一体化通关待遇。三地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除了需要查验的货物要在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外,可以实现跨关区的放行。腹地地区企业在京津冀口岸通关,同样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
专家表示,通关一体化将为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进而为三地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海关监管服务条件。据悉,继京津冀此次改革后,海关总署将视试点工作情况陆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联系紧密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记者 顾阳)
推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