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育政策曾被提“进一步收紧” 卫计委回应有相悖

2013-11-20 11:21 来源:闽南网 0

单独二胎
南都/漫画

  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召开的“人口学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相关专家表示,“单独二胎”新政全国实施后,将在政策上中止中国特色的“421”家庭结构,取而代之的是“422”家庭结构,有利于降低家庭风险。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则介绍,2008年,中央部署绸缪生育政策调整完善至今,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学界主要有四种意见。

  有专家建议 只生一个好

  一是首先在全国城乡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条件,“这是多数专家的观点”。

  二是实施普遍两孩政策。有专家主张在适当晚育加间隔的前提下,普遍允许城乡所有35岁及以下的夫妇生育二孩;35岁以上的夫妇作为“奉献一代”,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三是继续坚持现行生育政策。年出生人口数下降到1200万上下时,再由各地根据实际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四是进一步收紧生育政策。严格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两种方案

  与群众期待相悖

  “研究表明,目前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存在着很大风险”,王培安说,一是会导致出生人口大幅波动,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二是给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据研究测算,表明无论是同放二孩,还是分放二孩,短时期内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都会上升到3以上,总人口峰值都要超过15亿。

  后两种方案都与群众期待相悖,将导致人口结构性问题,首先被决策层否定。

  单独两孩

  易为社会接受

  对于第二种调整方案,王培安指出,“以年龄作为界限缺乏合理性,不宜被接受”;同时,在多数省份已取消生育间隔的情况下,再恢复难度会很大;一旦管理失控,极易造成生育堆积。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易为社会接受。”王培安说,辽宁、吉林、天津等7省市农村已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具有实践基础;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由各地依法组织实施,风险可控;“同时,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以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有利于保持生育水平的总体稳定。”

  □数字解读

  人口政策的调整基于扎实的调研,究竟这一政策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具体的改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导,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对此展开了数字解读。

  2050年

  总人口多增5000万

  “单独二胎”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14.53亿,峰值时间比维持现行生育率水平推迟4年,峰值人口多增加1500万人。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保持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000万人。

  调整生育政策对增加人口数量是即时的,总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资源环境分配的竞争性。对此,原新表示,“因净增加的人口规模有限,并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劳动年龄人口增2600万

  据介绍,调整生育政策后的15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增加,2030年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8.75亿增加到8.77亿,2050年从7.00亿增加到7.26亿。

  既然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就必然扩大了老年人口的赡养者的规模,有利于减轻全社会的老年抚养负担,使2050年的老年抚养比从64.8降至62.5。

  2100年

  老龄化

  降5.3个百分点

  原新介绍,目前调整生育政策,只会影响2074年以后的老年人口总量,但是会影响到人口老龄化水平,2030年会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2100年从39.6%降到34.3%。

  显然,“单独二胎”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降作用,但是对远期的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下降作用。

  推荐阅读:

  半数以上民众有意愿生二胎 想“给孩子找个伴”

  单独二胎或影响1/4未婚者择偶 倾向找独生子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二审耗近13小时 不公开审理
下一条:父亲婚外育有一对子女 “独生女”生二胎被拒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