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低级别冷衙门也出“官跑跑” 三官员涉经济问题外逃

2013-08-27 08:25 来源:闽南网 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五年来最高检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6220人

追缴赃款赃物计553亿元

  闽南网8月27日讯 6月以来,广东、湖北、湖南3名官员离奇“失踪”,引发了社会对“官跑跑”现象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出逃官员呈现出级别由高向低、部门由“热”向“冷”发展的特点。层层关卡没拦住“官跑跑”,折射出我国的职务犯罪预警机制、官员出入境管理机制存在盲点。

涉经济问题

三官员外逃

  广州市花都区政协主席王雁威,有涉嫌收受巨额贿赂问题,自今年6月他请假治病后,至今仍处于“失踪”状态;湖南省醴陵市王仙镇财政所前所长邓元华已“失踪”超50天,涉嫌携款潜逃;湖北省公安县农业局原副局长兼畜牧兽医局原局长蔡道明,在被发现可能存在重大经济问题后,已“失踪”2个多月。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表示,官员失踪或外逃情形主要有四种:一是因欠巨额债务无法偿还、感情纠纷等原因脱岗外出躲避;二是因挪用公款无法偿还等违法犯罪行为败露而畏罪潜逃;三是分管负责财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携款潜逃;四是贪官畏罪外逃,或因其他原因叛逃。

“冷衙门”

成了“热衙门”

  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发现,如今公共卫生、园林绿化、环保等部门可以支配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从“冷衙门”变成了“热衙门”,这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说,近两年养老金、保障房、三农资金管理等与民生相关的政府部门官员外逃数量呈上升态势。外逃官员的级别也从高向低蔓延。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与高层官员相比,地方基层干部出入境管控相对宽松。

“裸官”“裸商”

勾结外逃

  有人总结出近期官员“失踪”“外逃”的三种方式——“请假失联”“听风失踪”“突然消失”。李成言认为,从前几年借出国考察名义“滞留不归”,到如今借养病、休假等名义私自外逃,折射出新一轮反腐斗争让一些腐败官员如坐针毡,通过各种手段外逃出境,以求平安落地。一些外逃官员甚至与“裸商”勾结,将不法资产转移出境。

四大盲点

  “证多多”难监控

  根据中央相关规定,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境要经过所在单位、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等一系列审批。但从以往的案例上看,许多官员手上都不止一本护照,有些人私人护照不上交,有些人用假身份证再办一个护照,都不在审批、报备之列,单位根本监控不到。

  个人事项少“抽查”

  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机制,但不少地方干部存在谎报瞒报情况。专家认为,纪检部门若对申报进行抽查,与房产、银行、证券、出入境等系统进行比对,对腐败分子将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走漏风声变“报警”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说:“往往调查风声一出,贪官便闻风而逃。”我国在认定某个官员是否构成违法违纪职务犯罪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对其谈话,而不能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谈话等于给这些职务犯罪分子提了醒,容易出现外逃情况。

  跨境追逃协作难

  “一定要把违法违纪的官员控制在国内,一旦出逃便很难追回。”李成言说,从境外引渡一个官员的成本非常高,有的甚至高达几千万元。新华 京华时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解放军总政治部: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
下一条:中国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被查 其兼任大庆油田总经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