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朋友圈发布假消息如何判刑?四类最高可判7年

2015-10-28 10:35 来源:澎湃新闻网 0

  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值得关注的是,这部新修订的法律增加不少新的规定,比如将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校车、客车严重超员、超速,私藏恐怖主义书籍,虐待老幼病残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以往,这些违法行为可能被行政处罚,但往后,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给自己留下极不光彩的“案底”。

 在微信、微博、论坛上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发布虚假信息,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了犯罪。 孙湛 澎湃资料

 在微信、微博、论坛上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发布虚假信息,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了犯罪。 孙湛 澎湃资料

  如今,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刑法修正案(九)》为此在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专家提醒网友们,现在微信、微博、论坛上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为了赚取关注度或点击量,故意别有用心地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以往可能最多是治安处罚,行政拘留几天,但以后,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了,其中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坐7年牢。当然,网友们对信息不加甄别、不加思考盲目转发,同样可能触犯这一条规定。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开启 习近平担纲顶层设计师
下一条:泰州住建局一官员任前公示2000万房产 回应:父母赠予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