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侨三代”苏连喜踏上回乡路 拜宗祠踏祖屋
22日,本报1版报道了马来西亚“侨三代”苏连喜在参加诗山凤山文化旅游节活动中,积极多方联系,终于找到家乡亲属,圆了祖父和父亲的遗愿。昨日,苏连喜和妻子吴美卿一起踏上回乡路,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堂亲。
见到家乡亲人 圆了父亲遗愿
22日,天空下着雨,苏连喜和吴美卿早早起床收拾,准备去见南安的堂亲。
苏连喜今年65岁,是第三代华侨,其祖父在100多年前和3个兄弟以及家眷一起远渡南洋,随后未曾回乡。
苏连喜说,祖父、父亲在去世前曾叮嘱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一定要回到家乡,替他们祭拜祖先。然而时移世易,家乡亲人的姓名早已模糊,他曾回乡寻亲却无功而返。如今圆了长辈的遗愿,苏连喜很激动。
此时,洪濑镇古山村公路旁,一群人正焦急等待着,得知苏连喜回乡,堂亲们都纷纷赶来,想见见苏家后人。
“欢迎回家!”“不愧是堂亲,隔代了,长得还挺像”……9时许,当看到苏连喜时,大家都笑了。
初次见面虽未熟络,但本土的闽南话仍让苏连喜夫妇感受到浓郁的乡情,“闽南语是最熟悉的乡音,听到它,倍感亲切”。
“我们带你去祠堂走走,拜下祖先。”在堂亲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往苏氏祠堂。苏连喜带着祖父、父亲的遗愿,祭拜了先人。
“这是你祖父和祖母居住过的房子。”令苏连喜夫妇惊喜的是,他们还找到了爷爷奶奶曾住过的房子。这座泥砌的房子,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尽管建筑风格与周围村屋格格不入,但它承载着他们一家族对根的思念。
欲组织马来西亚亲人 回家乡看看
“很高兴,终于找到家乡亲人,很亲切、很感动。”在堂亲屋里,一群人围坐一圈,泡茶聊天。苏连喜和堂亲们聊起家常,回忆起祖辈们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
“这是我们阜阳苏氏族谱,你的祖父是第33代,叫苏靖有,生有三子。”阜阳苏氏族谱研究会负责人苏晋卿将族谱拿给苏连喜看。
苏晋卿是帮助苏连喜寻根的人。据他介绍,几年前,康美镇侨联工作人员到马来西亚访问时,苏连喜曾托其帮忙寻祖,“写了一封信,里面有他祖父和3个儿子的基本信息”。根据信息,苏晋卿在族谱上找到了相关信息,并最终确定苏连喜一家的“根”在洪濑镇古山村。
这寻根路上还有个小插曲,因跟苏晋卿联系上,看到苏晋卿名片上写着“康美镇梅元村”,苏连喜误以为自己家乡在梅元村。
“是的,没错,记录得很清楚。”看到族谱上祖父和父亲的名字,苏连喜连连点头。他说,能回到祖辈生活的地方,了解祖辈成长的地方和文化,很开心,“都是因为根在这里”。这次回乡,既代祖父、父亲圆了心愿,也完成了自己的寻根心愿。
听说家乡亲人在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到祖祠点灯,苏连喜很感兴趣,“我们家族在马来西亚有50多人,大家都很想回乡看看。”苏连喜说,此次回马来西亚后,他会带回家乡亲人们的问候,也将组织马来西亚家族亲人回乡拜祖,“也欢迎南安亲人去马来西亚”。(记者 庄晓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