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父亲遗愿 台胞回到祖籍地南安石井镇义诊(图)
27日,台湾“卓家泉安堂老铺”负责人卓播儒带领医务人员,在祖籍地石井镇老港村进行为期3天的中医义诊。当天义诊,共吸引了10多个村近千名村民。
秉承父亲遗愿台胞回乡义诊
卓播儒正帮村民推拿按摩。
来自台湾新北市永和区的卓播儒,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出生于中医世家,他子承父志,在台湾拥有“仁心中医诊所”和“泉安堂中医诊所”等,深受社会各界赞誉。(记者 卓天然 摄)
把脉、推拿、针灸、拔罐……在石井镇老港村一间民宅内,村民拿着牌号,正在排队等待看病,院内热闹非凡。
26日-28日,台湾“卓家泉安堂老铺”负责人卓播儒第一次带领5名医务人员回到祖籍地老港村,开展为期3天的中医义诊活动,石井10多个村庄近千名村民纷沓而至。(记者 卓晓熹)
把脉推拿针灸拔罐医师忙得顾不上喝水
“这里疼不疼?”昨日,在老港村民宅内,现年56岁的卓播儒正帮村民把脉、推拿、理疗。今年,他第一次带上5名医务人员踏上家乡石井,主动为家乡百姓义诊。
在民宅内,老港村村民66岁的王淑静躺在理疗床上,医务人员正对她腰部进行拔罐。
“我的腰椎有问题,已经10多年了,痛起来的时候连床都下不了。”听说村里有义诊,王淑静早上7时就过来排队。
通过近1小时的治疗,王淑静身体舒服多了。“以前看病要四处坐车,身体不适还容易呕吐。这是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看病,不仅费用免了,还减轻了不少病痛,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来自漳州、45岁的蓝晓梅,在石井镇郭前村务工。听说有台湾医学博士前来义诊,她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赶来排队。“他们千里迢迢回乡义诊,帮村民减轻疾病痛苦,做法令人感动。”蓝晓梅竖起大拇指。
现场,6名医师不停地给村民把脉、推拿、针灸、拔罐,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26日起,基本每天有100多名村民得到治疗。“预计3天,有300多名村民得到诊疗。”卓播儒说,总共将花费成本5万元。
中医世家传承200年他心系家乡常回来探亲
来自台湾新北市永和区的卓播儒,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如今的他,既是台湾“卓家泉安堂老铺”负责人,也是北京金象中医诊所特约医师。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传承历经200年,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如今我儿子是第七代传人。”卓播儒说,虽然从小在台湾长大,但常常心系老家。
1989年起,每年春节,卓播儒就会跟妻子黄澄洁一起回老港村探亲,已经坚持近20年。
在父亲卓传铭的影响下,卓播儒自幼便潜心学习中医学。同时,为了让医术更加精湛,他只身到大陆求学,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
“现在我也被北京一中医诊所聘用,每月都要两地飞。”卓播儒说,中医学主要通过推拿、针灸、处方用药等方式,将患者失衡的身体调整回来。他希望通过诊疗,减轻患者一半以上痛苦。
如今,子承父志的卓播儒在台湾拥有“卓家泉安堂老铺”“泉安堂中医诊所”“仁心中医诊所”“仁心一馆”4家店铺。
家乡人民若有需要他们将坚持办下去
今天是卓传铭的生日,卓播儒将为父亲点上一根蜡烛。“父亲2007年就过世了。他生前一直挂念家乡,心系故乡亲友健康,希望能回乡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卓播儒说。
据了解,卓传铭在台湾开创“卓家老铺”药号,设立“泉安堂中医诊所”,任教于台中中国医药学院,桃李满园。直至1988年退休后,将药铺传给儿子卓播儒。
卓播儒说,“泉安堂”的名号中意指老家泉州南安,也意指“泉水活流时生生不息,安人济世日进无疆”,意思是子孙延绵不息、救世济人、学无止境等意思。
此次义诊能顺利开展,他的妻子黄澄洁也是助推者之一。“公公临终时,非常想念家乡,希望我们回乡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所以,我也鼓励他用医术为家乡作贡献,达成公公遗愿。”黄澄洁说。
“医学无止境,望能术德并重,切记为医者应本有人无我之精神,始称为医。”卓传铭临终前仍谆谆教导子女,卓播儒谨记在心。卓播儒说,“如今父亲虽然已经去世,但身为人子应完成父亲遗愿,饮水思源,所以决定回乡在自家房子内义诊。”
“不忘初衷,帮助更多人减轻痛苦,这是家族传下来的精神。我也会继续努力,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第七代传人、26岁的卓掌晖说,他今年将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习更多医术。
“今后若家乡人民有需要,我们会考虑将义诊活动每年持续办下去。”卓播儒说。(卓天然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