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剑 外来打工仔变身南安企业老板
2002年,刚毕业的他离开家乡安徽,只身来到南安。2009年,在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他投入全部家当300万元,又借款数百万元,建起办公楼,成立了南安滨江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当时南安唯一一家专业性企业服务公司……他叫范正韬,一位把南安称为“第二故乡”的外来务工者。
八年磨一剑安徽打工仔变身企业老板
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总结每次办事流程
2002年,范正韬从安徽某高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和其他同学选择就近就业不同,他把眼光放到了当时经济发展迅速、机会更多的南方。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他来到厦门,在一次招聘会上被南安福山轴承有限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离乡背井,在他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比别人更加迫切,这股动力化为行动,就是像海绵一样努力汲取知识。他在福山轴承的第一份工作是人力行政总监,负责公司所有项目的审批手续办理。“每一次办理审批手续后,我都会总结办事流程,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范正韬认为,在福山轴承的工作经验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在担任福山轴承董事长助理期间,范正韬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完成了高转速、低噪音、带座外球面轴承的研发。这一产品是对原有产品的升级,大大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基于他为公司作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他获评“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在范正韬看来,他是运气好,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认识他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他很有头脑,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一位范正韬的老友告诉记者,范正韬为人热情仗义,朋友都愿意帮助他。
八年磨一剑把全部身家投入创业
在范正韬的心中,一直有着创业梦,但是他并没有急于踏出这一步,只是慢慢积累阅历、人脉和财富。
2009年,当时范正韬在霞美滨江机械制造基地已小有名气,包括园区管委会和一些企业都会在企业管理的问题上找他帮忙,甚至有企业向他提出购买服务的要求。而此时的南安正处在一个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市政府着力于优化投资环境,正需要组建一支服务团队。
看到了机遇,他终于决定迈出创业这一步,成立了南安滨江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八年磨一剑,这一剑必是全力。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300万元,又向好友借了数百万元,向市政府申请了一块近5亩大的地,准备建一座办公楼。
范正韬成立企业服务公司的想法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土地申请等各类手续都十分顺利。事后证明,企业服务公司的成立为指引全市企业规范化方面作出了贡献,而通过服务公司收集的企业数据,也为市政府制定相应的企业服务政策提供依据。
信息整合化无形资产为财富
“公司创立之初只有4个人。”范正韬回忆说,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人。范正韬挑选了一些法律、财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员,组建了一个专业团队,并对团队成员亲自培训。
为了提升公司专业性,他专门组织团队去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专业的提升,带动了公司的业务量,每年合作企业数量以约20%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已达到600多家,涵盖了水暖、石材、鞋服等南安主要产业,就连晋江200多家企业也是合作对象。
“其实,做企业服务并不赚钱,但只要不亏本,我就是赚了。”范正韬向记者介绍起他的营销理念,通过与众多企业往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再将有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大数据库。掌握了信息,做什么都能赚钱。
范正韬举了个例子,机械企业都需要焊条,他们掌握各个企业的需求量,然后集中采购,再配送给他们,大大减少这些企业的采购成本。
范正韬总结,公司利润增长点在于整合资源,利用无形的资产服务于生产要素的出售,人、财、物、产、供、销都可以是业务范围。为此,范正韬于近年又成立了南安市振韬机电贸易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产要素的贸易业务。
对于南安,范正韬饱含感情地说,他在南安成家立业,取得的一点成就也是南安带给他的,这里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打造南安良好的投资环境作出贡献,引导更多的本土企业走向规范化。
如果您身边有草根创业打拼的感人故事,可拨打本报热线0595-26531010,与我们分享。(记者 邹思敏 通讯员 陈晓岚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