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乐峰潘家奕退而不休 侨联的“老黄牛”
退休了,做什么?有的人会选择寄情山水,有的人会选择钻研兴趣爱好,有的人选择享受子孙绕膝的幸福……今年78岁的潘家奕却在退休后,重回乐峰老家,接手侨联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
2012年,潘家奕被泉州市侨联评为“侨友之星”,2013年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乐峰镇侨联被福建省侨联授予“侨友之家”。
退而不休甘当侨界“老黄牛”
1998年,潘家奕从市直机关退休,被安置在市区居住。“退休后,生活变得清闲,常与老朋友泡茶聊天。”潘家奕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
1999年,乐峰镇从罗东镇拆分出来。2001年,乐峰镇侨联成立。因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乐峰镇党委、政府决定请潘家奕“出山”,多次动员他回乡担任侨联副主席。
刚开始,潘家奕也有点犹豫,毕竟已年逾花甲,子女都在外工作,且老伴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他的照顾。他把这事告诉家人,孝顺的子女们不希望父亲再劳累了,“他们认为既然退休了,就该好好享受老年生活”。
“政府需要你,不管退休与否,这都是对你的信任,身退但心不能退。”多番考虑后,潘家奕还是决定揽下这活,并劝服家人。
筹措资金建设“侨联之家”
2001年,潘家奕出任乐峰侨联副主席,2004年任代理主席。抱着“要做就得做好”的念头,为了专心做好侨联工作,2005年,潘家奕将家搬到了乐峰镇,同时雇用保姆专门照顾老伴,让自己能专心做好侨联工作。
侨联的工作繁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乐峰镇侨联成立之初,仅有几份不完整的档案材料。“没有组织、没有队伍、没有场所、没有经费、没有活动,可以说一无所有。”潘家奕说。
没有办公场所,只能租借民房来办公。2004年接任主席后,潘家奕认为乐峰是著名侨乡,当务之急是建好“侨联之家”,建设侨联会所。
宣传发动,撰写280份倡议书;亲自拜访侨胞,筹措资金;带头捐资,鼓励乡亲捐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一座3层楼房竣工并投入使用,乐峰镇侨联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
自掏腰包主动上门联系在外乡贤
办公场所解决了,但做好侨联工作需资金支持。潘家奕决定主动出击,亲自到香港、澳门等地争取同胞的支持。
因资金短缺,潘家奕一行不敢住旅社,只能“厚着脸皮”投靠亲友。“睡觉时,2个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都不能翻身。”潘家奕说,除了车费可以向单位报销,其余支出都是自行承担。
潘家奕的亲力亲为、奉献精神也感动了港澳乡贤,他们纷纷慷慨解囊,贡献力量。
潘家奕喜欢骑着摩托车,到归侨侨眷家中走访。“多下乡与归侨侨眷联系,才能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潘家奕说。
乐峰镇潭边村有位80多岁的马来西亚归侨黄乌力,未婚,因患病不能劳动,生活非常困难。潘家奕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市侨联汇报,并联系到资助者,争取到每月200元的资助。(记者 庄晓丽 通讯员 刘东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