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官桥东头村陈玉竹 村民随叫随到的“120”
21岁高中毕业,本是充满青春活力和理想抱负的时候,但南安官桥镇东头村的陈玉竹,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自学当起乡村医生,而且一干就是50多年。
如今,说起陈玉竹,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东头村的“120”:电话一打,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随叫随到。
放弃报考师范机会 自学医学治病救人
当了50多年的乡村医生,退休却没有退休金,但陈玉竹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那时候,需要有人这样做。”他说。
1963年,陈玉竹高中毕业后回到了东头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当时农村就医条件的落后。
“那时候,村民一旦发热、患病,尤其是小孩患水痘、麻疹等常见病,只能用草药煎汤治疗。”陈玉竹说,如果遇到严重一点的疾病,就必须用“板车”拉到5公里外的镇卫生院或到20公里外的医院诊治。
“村民们渴求身边能有一位好医生,看着他们的眼神,我觉得很难受。”之后,陈玉竹决定放弃报考师范学校的机会,自学医学,治病救人。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医学知识的人来说,要学好医就得先从中医入门,在掌握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再转而学习西医。”陈玉竹说,那时候,他白天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回来后还要背汤头歌诀、读药物学等。
经过近10年的刻苦学习,陈玉竹先后考到了南安市乡村医生证书、开业证书、中西药工证书等,并被评为南安市农村卫生优秀工作者,当选为南安市首届卫协会会员、镇卫生院廉医廉政监督员。
电话一打随叫随到 被称为村里的“120”
行医50多年,东头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留下了陈玉竹的足迹,走过多少路,他自己也说不清,但每个村民的住处、家庭及病情、病史,他都一清二楚。
问诊听诊、上门服务,只要接到电话,他就会背上药箱,赶往村民家中。在村民的印象中,他很少离开村子,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村里的“120”。
“我们离不开他,有个大病小病都会先找他来看看。”村民陈老伯对记者说,村里能有陈玉竹这样的医生,是大家的福气。
出诊及时、经验丰富,陈玉竹从死亡线上拉回了不少病人。当年,村里的老曾患病,大家都认为回天乏术,他苦守3天抢救,终于让他再次睁开了双眼,多活了15年,这件事到现在仍被村民广为传颂。
村里的运石工人陈某赠说起陈玉竹仍一脸感激。“要不是他,我的腿就没了。”陈某赠说,当时他在工作时发生事故,大腿被石头砸中,瞬间皮开肉绽,闻讯赶来的陈玉竹花了3个小时给他治疗。随后每天登门换药,早晚注射两针青霉素,直到痊愈。
比医术更让人敬佩的还是陈玉竹的爱心。村里五保户、孤寡老人、病灾户、特困户、老军人看病,陈玉竹从不收诊费,还免费为他们送药、体检。(记者 唐莉洪 通讯员 陈泽钜 陈雅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