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乐峰湖内村村民引种台湾翠玲小西瓜 每亩能赚5000多元
潘土成正在察看西瓜长势。
“再过两天,这批西瓜就可以上市销售了。”昨日,在南安乐峰湖内村一片瓜田里,村民潘土成正在给西瓜培土。眼下仍是西瓜销售的旺季,西瓜迎来大丰收,潘土成喜上眉梢。
放弃经商回家务农
43岁的潘土成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2011年以前,他一直以打工和做建材生意为生。
“吃了很多苦,却没挣到什么钱。”潘土成说,建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于是便想改行。
2011年,他留意到蔬菜瓜果的价格越来越贵,特别是无农药的生态农产品十分受欢迎,想到自己老家就在农村,何不回家种田呢?
说干就干,2011年,他联合几个朋友,投入50多万元承包了105亩地,成立了南安市乐峰美湖果蔬专业合作社。
干劲十足的潘土成当即开始种植农产品。刚开始时,地里一片荒芜,他每天和工人早出晚归,扬镐挥锄,风餐露宿。由于风吹日晒,原本皮肤白净的他脸上开始变黑,以前的朋友来做客,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了。
第一年亏10多万元
“第一年,我只是凭自己的喜好种了西红柿、黄瓜、花菜等一大批蔬菜。”潘土成说,2个月后,眼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一天天成熟,却一直无人问津。情急之下,他到处找销路,最后不得已以低价才将蔬菜销售出去。
“太多人种同样的东西了,我们没有自己的特色,难免被市场抛弃。”潘土成说,第一年的他们亏了十几万元,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市场经济,什么叫作市场不相信眼泪。
2012年,不少朋友劝他“鸣锣收兵”,但性格倔强的他不肯就此罢休。“要好好考察一下该种些什么,否则又得外出打工度日。”潘土成暗暗激励自己。
潘土成四处考察取经,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他发现第一年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规律没有把握好,在种植季节、品种布局、生产管理等环节上没有瞄准市场,造成亏损并不是因为该产业无出路,而是自己经验不足。
今年每亩赚5000元
“种农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特色,并且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潘土成说,在多次考察市场后,去年,他决定引种台湾翠玲小西瓜。
好学的他开始每天挤出时间学习西瓜种植知识,并多次虚心向技术专家请教。
“这种西瓜是小型礼品瓜,每个只有3斤左右,肉色鲜红,汁水多,口感好,亩产可达四五千斤。”潘土成说,翠玲西瓜市场上售价高,产量高,栽培效益好,十分适合在乐峰种植。
由于产品有特色,潘土成的小西瓜在市场上每公斤价格比普通西瓜贵上数倍,而且还没采摘,就已被几家水果经销大户全部预订了。
“去年种了30多亩,扣除成本,每亩收入4000多元,基本把第一年的亏损挣回来了。”潘土成说,不仅如此,小西瓜种完后,地里还可以轮种甜玉米和马铃薯,只要耕种得当,一亩地每年可带来上万元利润。
今年,潘土成又种了60多亩小西瓜,如今一半已经销售完,一半还未采摘。而且今年的收益比去年还好,批发价每斤1.5元左右,每亩能赚5000多元。(记者 林航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