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1至7月工业经济总体平稳有力 规上工业企业达731家
1-7月,南安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44.18亿元,同比增长12.9%;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27.36亿元,增长14.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67亿元,增长17.2%;技改投资104.82亿元,增长6.58%……
昨日,来自市经贸局的这组数据,见证了南安市今年工业经济总体平稳有力的运行态势,折射出我市保持相对较快经济增速的巨大潜力。
工业大盘稳中有进 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731家
今年初以来,尽管全国市场需求相对低迷,但得益于我市大部分工业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相对刚性,全市工业大盘稳中有进,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1-7月,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到731家。2014-2015年度南安本级民营工业龙头企业达83家,比2013-2014年度增加9家;61家企业被列入泉州市2014年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目录,比前一年度增加10家。
此外,亿元企业逐渐增加,累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多29家,达到179家,其中超5亿元29家、超10亿元9家。亿元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10.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73.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6个百分点。
令人振奋的是,作为泉州主导产业,1-7月机械装备和光电信息产业分别完成规模产值166.67亿元、9.4亿元,同比增长24.5%和 31.7%;水暖厨卫和鞋服轻纺产业保持较快增速,分别增长18.6%、15.0%,完成规模产值114.38亿元、286.77亿元;石材陶瓷业完成规模产值225.06亿元,同比增长4.9%。
企业奋力转型升级 技改完成投资104.82亿
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电商发展……今年初以来,南安企业各施所长,奋力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
1-7月,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04.82亿元,同比增长6.58%,完成泉州市下达任务155亿元的67.63%,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3.41%;全市新增2家上市企业;新增6家泉州市第二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达36家。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市今年新增5枚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总数达25枚。同时,节能降耗稳步开展,建立14个本级节能循环经济项目库,2家企业通过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告别高消耗、实现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初显峥嵘。
此外,企业纷纷抓住机遇加快电商发展,1-7月,四大水暖厨卫企业线上销售额达4.14亿元。
实施政策组合拳 鼓励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全市工业经济之所以呈现良好态势,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政策组合拳,叠加政策红利、释放发展潜力。
今年初以来,我市出台实施“11+10”优惠政策。对上年度纳税200万元以上、季度产值增长16%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用电增量给予0.05元/千瓦时的增产增效用电奖励,最高奖励20万元。
鼓励企业创新和电商发展,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方面创新作为,引导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针对近期企业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南安市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解决企业应急资金困难。
今年初以来,全市累计兑现工业强市、自主创新、市场开拓等各级政策奖励补助3.11亿元;企业融资方面呈现多元格局,至7月底,全市银行各类贷款余额达648.86亿元,比年初增加64.79亿元。(记者 唐莉洪 通讯员 黄海星 苏荣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