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观山种油茶圆致富梦 申请集体商标打造自家品牌
自2012年成立油茶合作社以来,小小油茶果便托起了南安观山村村民的致富梦。如今,大部分村民都在种植油茶,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小小油茶果成了农民的“宝贝”。
可是,观山村村民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申请集体商标,给自家茶油打上“身份”标签,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取经”扩种油茶 每亩或收益五六千元
“我们村子依山而建,有6000多亩山地,全村人口1000多人。”观山村村支书李戊己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拼,放弃了原本的种植业,“村里现在常住人口还不足500人”。
李戊己说,以前村里也会零散种植些油茶树,但只是满足自家所需。近几年,茶油价格一路飙涨,一些村民便萌生扩大油茶种植面积、统一销售的念头,他们便到仑苍镇蕉坑村“取经”,吸取油茶种植经验。
2012年,村里10户农户抱团成立仙鹤油茶合作社,在原有200亩的老油茶树基础上,又扩种了200亩。
李戊己说,由于油茶树抗病能力强,平时只要除下草、施下肥就可以了,一个人管理几亩油茶树都十分轻松,所以他们鼓励其他村民一起种植,村里每年都会进购2万棵油茶苗,只要村民能管理500棵(每亩150棵)油茶树,就能免费领取油茶树苗。
这种“合作社+散户”的模式,不仅迅速壮大了合作社,还节约合作社人工、用地成本,同时也给农户增收。李戊己说:“预计每亩油茶每年为农户增收五六千元。”
据李戊己介绍,油茶树种植3年便能收成,第4年起产量就比较稳定,所以免费领取树苗的散户,种植第3年每亩就要交20元“反哺”村里,第4年开始则是30元,以此解决村财零收入的困境。
欲申请集体商标 让茶油为自己代言
据悉,观山村种植的是本地油茶,茶果只有拇指大小,而外地油茶果实是它的几倍大;但在市场上,本地茶油的价格却高于外地茶油,每斤最多相差50元。
去年合作社的200多亩老油茶树,产出茶油1000多斤,每斤价格在100-120元之间,虽然比外地茶油贵,但他们的茶油市场反响很好,深得本地市民青睐,茶油都不用“走出去”。“很多人都直接跑到村里来购买,供不应求。”李戊己说。
由于茶油的价格年年攀升,茶果的出油率又只有两成,所以市场会出现茶油勾兑、以次充好的现象。
“增加自己茶油的市场辨识度。”为此,作为村支书,同时也是油茶合作社一员的李戊己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为自家的茶油办理集体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油茶种植合作社越来越多,单单南安就有11家,种植面积达七八千亩。”李戊己说,茶油有了自己的“身份”,不仅能享受商标保护,同时还有广告效应,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今年7月,合作社委托泉州某代理公司,开始申请集体商标,目前已做好前期资料收集,准备进入国家商标局审批阶段。
南安目前没集体商标 申请周期需9到12个月
那么,什么是集体商标?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专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集体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受法律保护,有利于创造该集体信誉、扩大影响,集体商标的使用本身具有广告效益,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像重庆火锅、扬州炒饭、焦作怀药、新郑红枣等都是集体商标。目前,南安还没有集体商标,很多合作社将合作社的名字作为相互区别的“品牌”,受到侵权时,很难保护自己,不利于塑造品牌。
昨日,记者联系了泉州某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杨先生表示,集体商标申请的主体必须有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此外,还须是经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可以是工业的或商业的团体,也可以是协会、行业或其他集体组织,而不是某个单一企业或个体经营者。
集体商标前期准备材料包括集体商标管理办法、申报成员情况等。而后通过线上线下,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报送,申请周期需要9到12个月。(记者 陈江涛 实习生 陈晓萍 通讯员 张晓英 阮玉鹏 陈海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