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对兄弟多年不赡养父母 惦记父母的地
腿脚不灵便没法干活,只能靠做媒与亲戚接济为生,每月生活费不到300元,酱黄瓜、咸菜是他们三餐的主要配菜,有时为了省米,常以稀饭为主食,几天才敢煮一次干饭……这些就是仑苍大宇村83岁蔡某与老伴陈某10多年的写照。
其实,他们并非没有孩子,只是两儿子多年来就不曾给过赡养费。更令他们伤心的是,去年起,两儿子为争夺自己仅有的一块土地竟闹起纠纷。
7月初,仑苍司法所调解这起纠纷。25日,记者跟随司法所工作人员回访,意外获悉两老人处境,蔡某大儿媳表示,新房建成后,会和小叔子家一起照顾老人。
调解 兄弟因土地分配起纠纷 司法所测量后平分土地
蔡某华今年49岁,仑苍大宇村人,以组装水龙头为生,其妻子王某在镇区开了一家理发店,育有一子;蔡某生52岁,是蔡某华长兄,与妻子谢某在湖南打杂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有一个26岁儿子,在九牧集团上班。
眼见儿子到了结婚年龄,还没一套婚房,蔡某生急了,就找到老父蔡某,希望将蔡某房子拆掉翻建一套新房给儿子结婚用。蔡某听蔡某生说得在理,便答应了。
不想,弟弟蔡某华听闻此事后,跳了出来,“我也要翻建房子,这块地该归我,大哥常年在外,都没照顾老人,房子该归我”。
从去年到今年7月,两兄弟为了土地的事情一直争执,起初蔡某华想独占这块地,后来慢慢让步,愿意分配但坚持占“大头”,但大哥不愿意,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为此,双方来到仑苍司法所,希望能帮他们处理此事。
工作人员在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后,到蔡某老房子查看,根据房子形态和周围地形绘出一个大致缩略图,并就具体分配方案与两兄弟商议。商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蔡某似乎更希望大儿子蔡某生能多分一些,但蔡某华寸步不让。最终,两兄弟就一套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达成共识,但并未签协议。
回访 老夫妇靠亲戚接济和做媒为生 两兄弟多年不曾给父母赡养费
25日15时,记者在大宇村看到,蔡某的老房子已被拆掉,在旧有的地面上,一座新房初见雏形。
蔡某告诉记者,因为房子被拆了,他和老伴陈某只能先借住在堂哥家中。
记者看到,蔡某头发花白、身形瘦小、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而陈某虽比蔡某小6岁,但更显老态。
蔡某说,他的腿骨有骨质增生,行走不便,丧失劳动能力已有10多年,而老伴生过几次大病,身体很虚弱,也没什么劳动能力。
“现在只能靠做媒得一些红包和亲戚的接济生活。”蔡某的语气中透着无奈。
蔡某说,他们两口子做媒成功一对,能领到100元红包,一年下来,好的时候能有两三千元收入,如果光吃的话还够,但算上医药费,每月就要300元左右,只能靠亲戚接济了。
“每月两三百元的生活费,怎么过?”面对记者疑问,陈某表示,“平时多做些酱黄瓜、咸菜、酸菜,这些能存放得较久,每顿对付着吃,要不了多少钱”。
陈某说,其实买米是他们的大开销,为了省点吃,他们的办法就是多煮稀饭,“但顿顿吃稀饭也不行,中间还要掺几顿干饭”。
“两个儿子就没给你们钱吗?”对于记者的疑惑,两位老人沉默了一阵后说:“他们俩10多年来给我们的钱加起来不到500元,都记不清是多少年前给的。”
蔡某说,20年前,陈某胃部犯病,做手术,花了两万元,是蔡某华付的钱。10多年来,蔡某华为此一直找他催债,他分多次才算还清,而他几次经济困难,找蔡某华要钱,却总是遭到谩骂。
对于为何希望大儿子多分点地,蔡某表示:“不是因为偏心,是由于当初建老房子时,大儿子献出他自己的一点土地。”
由于蔡某华和蔡某生当天不在家中,只有蔡某生老婆谢某在家。谢某表示,他们已准备在新房建好后,把老人接来一起住,由她家照顾公公,小叔子家照顾婆婆,给他们养老送终,但由于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所以没办法给老人赡养费。(记者 邹思敏 通讯员 谢艺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