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探秘南安潜水员生活 下水绑铅块 出水喝白酒

2014-06-05 15:56 来源:南安商报 0

  在刚结束不久的泉州市2014年度防汛抢险应急综合演练上,两名潜水员深入水下5米深,从水底捞出一个“道具人”,让记者产生了兴趣。

  这两名潜水员,均来自南安迅捷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队。作为我省率先组建的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应急队伍,迅捷共有3名拥有“国际一星级潜水员”证书的队员。这些常年和水打交道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带着好奇,昨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在泉州市2014年度防汛抢险应急综合演练中,潜水员下 

在泉州市2014年度防汛抢险应急综合演练中,潜水员下水执行任务。

冬日潜入水下5米捞船靠喝白酒暖身驱寒

  28岁的杨维维,身材魁梧,四川人,来迅捷的几年间,他不但考取了潜水员资格证书,还获得了游泳救生员证。

  猛地扑进水中,游过去,一把抓起快要没顶的小孩,三下两下游回了岸边……高中时在老家救过一回落水小孩的他,最后成为一个潜水员,之前他曾干过木工、电工、维修工。“他是一个多能型的人才。”迅捷负责人郑志军毫不掩饰对他的赞赏。

  去年11月,晋江干流南安桑林河段,一艘渔船沉入5米深的水底,船主找来不少水性好的人下去,把绳索套在船头或者船尾,再用吊车将船吊出来,但都失败了。

  接到求助后,杨维维赶了过去,穿上潜水服,扎入水中。

  杨维维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船沉入水中,要想吊上来,只能将绳索系在船头或者船尾,如果吊中间或者两头系上一起吊,船身没办法承受水的总量,会断掉,折为两半。而要想成功找到船头或者船尾位置,没有专业的设备以及受过专业的训练,一般人在水下很难有所作为。

  几分钟后,借助手电筒,他成功找到了船头,并系上绳索,成功将船吊上岸。

  “冬天,水下相对较暖和。”杨维维说,一出水面,他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因经费问题,他们用的潜水服不能防水,身上打湿了,在风的作用下,会感到更冷。因此,特别是冬天,从水下上来,他都会喝上一口白酒,在暖身的同时,预防长期泡在水下可能产生的风湿病等。

  此外,潜水员们还要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以及浑浊不堪的水体。

水下作业危险无处不在
易患风湿等职业病

  在一般人看来,潜水员可以深入水底,看到另一番风景,很令人羡慕。

  可杨维维和郑志军不这样认为。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而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就如同在死神门前转悠,表面平静的水下往往暗藏一些未知的险情。

  南安水库多,水利工程设施维护是迅捷的业务之一,涵洞探测是每年都有的,他们有时要进到涵洞里面,检查排水门盖,有些缆索断了,还得负责重新穿上一股新的钢缆。而一般水库的涵洞,洞口都不大,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去,里面虽然大一些,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不小心被排水口产生的漩涡吸住、被断掉的钢索挂住等,这往往都是致命的。幸好,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们,懂得怎样按规范作业。

  他们潜水作业时,一套潜水服重达20多斤,为了保证潜入水底,他们还需在身上绑上4-6个铅块,每个铅块重5斤。这样,全身差不多负重50斤,加之水下阻力大,每移动一步,都要消耗很多体力。因此,潜水员一般都要求身材魁梧,体力好。

  在水下作业完成后,浮上水面也很有讲究,不然也会遇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郑志军说,在8米深的水底,必须缓慢浮出水面,上浮的速度不能超过呼吸时产生的气泡到达水面的速度,否则很容易因为压力的骤然加大,导致口吐鲜血,甚至丧命。

  郑志军表示,潜水员表面上看起来很酷,但作业时可能遇到的危险,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潜水员一般都有风湿、减压病等职业病。

  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坚持?郑志军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是职业潜水员、救援队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他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干好,为南安防汛抢险救援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宋海林 文 陈明哲 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南安溪美一超市暗藏赌博机 民警循声捣毁窝点
下一条:南安水头一老人饭后出门散心走失 民警冒雨找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