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梅山灯光村村财从900多元增至100多万元
梅山镇灯光村位于梅山镇西北部,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10个自然村,人口2008人,沈海高速复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捷。
近年来,灯光村集中力量盘活辖区内闲置土地、荒废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14年,灯光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2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9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2015年,灯光村被确定为省级村庄整治百村示范村、泉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南安市特色文化示范村。
家庭农场里种植的新品种葡萄。
统筹规划山地及水库资源 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
“2009年,我当选灯光村委会主任时,村财只有900多元,债务却有近10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江川说,当时村里1680亩的山地都被村民承包种龙眼树、速生林等,每年靠租金收入不足3万元。
灯光村内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及生态资源,为了发展致富,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公司,以各种方式回收村民手中承包的山地进行开发,统筹规划了1680亩山地以及乌石、鹅峰、深蓝水库资源,建设集种植、采摘、饲养、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区。
“目前已回收山地1000多亩,种植火龙果50多亩,完成餐饮业基础设施建设面积2000多平方米。”黄江川说,村委会还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200多亩,规划建设灯光工业区,以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20多万元。
“村里近年来还主要发展引进生态农业,通过招商引资,目前村里成立了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本地3个水库,通过种植四季水果,饲养土鸡土鸭等。几年后,预计能让村财收入达到上百万元。”黄江川说,灯光村还规划盘活村民闲置土地300多亩,建设多样化家庭农场,目前已流转盘活土地100多亩,建设了葡萄园农场,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10万元。如今,村财已经从以前的9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万元。
积极打造民生工程 九成村道实现硬化
近3来年,灯光村累计投入360万元,建立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完成村级联防队值班室建设,安装视频监控32个,完成村入口1公里长的灯光大道,多条村主干道路由3米拓宽到6米。目前,村里完成了8公里左右的主干道路硬化,村道硬化率由原来的30%扩大到90%,还在村道两旁种植景观树1000多株,安装路灯100多盏。
“如今的灯光村,水泥路已经取代了土路,路两侧都设排水通道,街巷交叉路口都有垃圾箱,村庄更美了,环境也更好了。”黄江川说,村里还利用村财投入20多万元,将废弃小学教学楼改建成集村级办公议事中心、党组织活动中心、党员群众教育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生民政等服务。
“我们每年都会从村财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慰问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计生二女户等,每年还会组织医院到村里进行免费义诊。”黄江川说。
开展智慧灯光项目 向村民提供智能服务
“现在,村里老少同乐园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今后,村里还将规划建设灯光别墅小区、灯光公园等。”黄江川说,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智能应用化的升级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灯光村近日再次开展智慧灯光项目,项目将于下个月完工。
“通过原有的‘美丽乡村’基础,整合广电网络、互联网家居智能化等业务形态,向村民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让村民享受互联网的便捷。”智慧灯光项目负责人林文聪说,智慧灯光应用包括公布公共信息、智慧家居、智慧健康、村居服务、村务管理、家庭娱乐等。
林文聪表示,泉州市经信局有关领导在听取智慧灯光项目方案汇报时,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认为,智慧灯光项目中整合的内容十分详细、丰富,在省内乃至全国都非常罕见。(记者 黄俊涛 唐莉洪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