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从“穷乡僻壤”到每年300万元村集体收入 南安蓉中村的大幸福

2015-11-26 16:03 来源:南安商报 0

  蓉中村位于南安市梅山镇西端,是一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现有耕地面积550多亩,村民640户3000多人,党员154人。

  在改革开放前,蓉中村是一个耕种无土地、创业无资金、就业无出路、生活无着落的“穷乡僻壤”。改革开放后,蓉中人大胆开拓,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敢于“借”资源,逐步拓宽了理财渠道,创造出独特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蓉中经验”。2014年全村工农业产值11.6亿元,2015年村财收入300万元。

  共享共赢盘活资产

  “15年前,我刚来蓉中村当书记的时候,当时村部欠了很多钱,村里每年收入才30万元,可还不够还款。”2000年李振生当选村党委书记后,带领村“两委”和全村村民创新发展思路,多方整合资源,靠结对共建、文化引领等新思路、新做法,开辟出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渠道,促进集体资金不断增溢,“现在村里的现金有1200多万元,今年村财收入达到300万元。”

  李振生介绍道,到现在为止,蓉中工业区大小企业有50多家,沿省道店面有200多家,店面每年的固定资金达到15万元。蓉中村现有的1200多万元,通过投资企业,每年的固定收入达到140多万元,而今年村里一些项目的开发建设,包括芙蓉溪堤岸项目、后溪中路的修建拓宽、公园的修建等项目,吸引资金150万元。

  蓉中村党委先后与福建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炼化公司等结对共建,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8人、先进技术37项,每年创造产值2.5亿元。与南安农商银行联合成立南安蓉中惠农金融合作有限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农商银行简化业务流程,贷款利息上给予该村更多倾斜和优惠。目前,首批已发放贷款资金1000多万元;同时,农商银行主动让利2个点给村里,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0多万元。

  此外,蓉中村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连续举办5届福建首个“乡村文化节”,蓉中村也借此闻名全国,借助文化节带来的名气、人气,带动了蓉中村相关企业销售额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文化节每年可为企业带来超过3000万元产品订单。为民服务改善生活条件

  “现在村财收入增加了,经济富裕起来了,环境也越来越美了,但是我们还不满足。”李振生说道,为了打造“小村庄”里的大幸福,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蓉中村从村集体收入拿出10万元改造修缮为民服务中心,购置为民服务专车等,成立1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开通24小时为民服务热线,解决村民的问题,并提供上门服务。

  村里先后投入900万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全村安全饮用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电视入户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100%,绿化率达到80%,运动场地、购物中心和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都很完善。

  在教育方面上,设立专项教育资金,先后筹资300多万元投入教育,形成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老年教育为一体,从幼儿园到大学完善的教育体系。

  构建精神文明全面奔小康“我们坚持能量虽小、奉献为大,村庄虽小、民生为大,职务虽小、责任为大的三小三大原则,让村民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彻底砍掉旧时的腐朽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打造一个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充满人文环境的蓉中村,全面奔小康。”李振生说道。

  为了提升蓉中村创新管理水平,蓉中村先后投入几百万元资金,建成农家书屋、村综合文化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以及4个文体活动广场和10个自然湾的健身走廊。村部利用这些阵地组织开展拔河、篮球、广场舞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现在,我们通过‘蓉中村情’微信公众号,把村里的财务信息全部公开,让村民监督,并积极开展寻找真善美,收集好人好事让大家学习。”李振生表示,现在经济上来了,就要更加全面的摒除旧规矩、旧恶习,培养大家懂法依法守法,“如今我们全村已经连续多年来,实现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和封建迷信活动案件的三个零发生,村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民主法治满意率、民事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100%。”(记者 黄俊涛 唐莉洪)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每年存下几千元积蓄全给外孙治病
下一条:南安天气预报 遇“过山车”式的降温请注意添衣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