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水头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1.65亿 年收入达260万

2015-11-06 15:42 来源:南安商报 0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繁荣的商业街……走在水头镇水头村,感受到的是浓厚的现代化商业气息。

  作为水头镇核心区,水头村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大胆创新,采取村民集资入股、资助投资开发房地产、投资兴建经营性场所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到乡村发展建设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变成水头最繁华的街区之一。2014年,水头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总价值达1.6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60万元,水头村人逐步创造出可持续经营的丰厚“家底”。

    集资入股 让村民在家门口当“老板”

  水头村临海,有着丰富的咸水资源,但没有淡水,这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地里可长不出“金贵”的作物,大面积的土地闲置。“靠山没山、靠水没水,村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不高。”村民老林说,水头村虽在镇区,但在当时是全镇最穷的村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头镇政府着手改建镇区桥西街和鑫顺街。“农业搞不起来,那就走经商贸易之路吧。”水头村抓住改建机遇,发动村民集资建设桥西商业街,并争取到部分改建后的店面归村集体所有。1988年桥西商业街开始建设,共5期,1994年全部完工。

  在桥西商业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如今,水头村集体拥有桥西商业街店面41间,每年可收取租金100万元。

  不仅如此,水头村还根据村人口数,预留250间店面给村民,通过抽签决定位置。今年60多岁的村民林丽雪当时就抽到市场中心的好位置,“一年租金8.5万元,还有很多人抢着要”。

  商业街的成功投用让水头村积累了初始资金,随后他们紧紧围绕镇区建设需求,启动资金建设奎丰宾馆、游泳馆,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而后,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动村民每人出资1万元集中入股,采取年底分红的模式,集资兴建建筑面积13720平方米的东南农贸市场。

  如今,桥西商业街、东南农贸市场是水头镇的“旺街”“旺市”,村民在家门口就当上“老板”,每户仅店面租金、市场分红就有2万多元。

    建设小区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走进水头村东南小区,一栋栋红白相间的楼房拔地而起,小区绿树成荫。然而,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和农田。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对居住环境要求也提高了。“2001年,水头镇加快规划建设,决定启动旧城改造,我们处于水头镇核心区,肯定要带头改变村貌。”村党支部书记吴诚泉说,村两委班子发挥堡垒作用,决定先拿出一块村集体土地规划“东南住宅小区”,让村民住上城里才有的封闭式物业管理生活小区。

  “拆掉自家的石头房子建小区,这冲击着村民的固有观念,部分村民不同意。”为了让村民改变观念,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天挨家挨户进行思想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座谈会,探讨规划改造和安征迁方案。

  2001年,东南小区启动建设,2003年投用,成为我省第一个乡镇级实行全封闭物业管理的小区。

  “当初建设时村里层层把控,严把质量关,可以说小区的整体质量过硬。”村委会主任吴智力说,70%的村民也将新家安在了东南小区。

    村财专款 为村民全额办理新农合

  说起水头村的发展,除了村两委的高瞻远瞩,也离不开村民的齐心协力。“没有村民的支持,就没有水头村的发展,水头村的每一步发展,村民们都集体参与进来,并提出意见,当然他们也是最大受益者。”吴智力表示。

  村里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村财作为村民福利。坚持村财专款为全体村民全额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大概支出10万元;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退休金”1000元,每年春节还能领到2000元“过节费”(“二女户”每户增加1000元);每年坚持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贫困农户、残疾人等群体,一年发放慰问金1万多元;奖教助学上,一次性奖励考上本科的学生2500元,考上大专的奖励2000元……

  “作为水头村村民,我们都觉得很幸福。”村民老吴说,如今子女都在外工作,老人更愿意守在老家,“村里不仅帮我们交医保社保、过年过节还有过节费”。(记者 庄晓丽 唐莉洪)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毕业后5年内可申报 时间截至 14日
下一条: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南安眉山乡观山村榜上有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