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姑田游大龙:游弋家园的客家文脉与乡愁

中新网   2017-02-13 16:26

  从唐朝开始南迁的客家先民,其中一支驻足在福建古汀洲的汀江边。如今古汀州行政区划已发生变化,但浓浓的客家乡愁仍保存在过去“汀州八府”中。

  11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中新网记者来到“汀州八府”之一的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探访姑田游大龙元宵习俗。

  2012年,姑田大龙以791.5米有效成绩创下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天下第一龙”。 王东明 摄

2012年,姑田大龙以791.5米有效成绩创下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天下第一龙”。 王东明 摄

  当地的老人说,姑田游大龙习俗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了,相传是当地人到广州潮州做官,后代去探亲而“引进”了潮州舞龙习俗。2012年元宵节,姑田大龙以791.5米有效成绩创下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堪称“天下第一龙”。

  “如果那天不是下雨,淋坏了大龙很多节,应该超过1500米。”68岁的扎龙手艺人江修源遗憾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姑田游大龙的特色一是“长”,而是“大”。

  数百米巨龙游弋在田野中。 王东明 摄

数百米巨龙游弋在田野中。 王东明 摄

  当天15时,阳光照耀,漫山金黄。高达2米有余的龙头早早安在半山田埂上,龙口大张,一颗巨大鲜红龙珠格外夺目,大有呼云唤雨、威震四海之势。

  江修源正指挥年轻徒弟装上龙鳍。他带着五六个徒弟,从大年夜开始,赶了几个晚上的活,做出了这个“最有精神”的大龙头。从13岁就跟着爷爷扎纸龙的江修源认为,扎龙“非常难”,他自己用了大半辈子,才算是“龙头扎得好”。

  散发着初春泥土芬芳的田野里,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有数万人之多。大龙将在田垄间旖旎下山,穿过高速公路为这个村庄留出的涵洞,登上对面山堡入城去,引爆这个客家山村的元宵节。

  40岁的华绪体型魁梧,他是华氏族人抬龙头的一把好手。他告诉记者,姑田有江、华两大姓,隔年轮流游龙。一些“能人”被选为召集人,称为“福首”;族人每户都要出至少一节龙身。

  “我懂事起游过龙了,游龙规矩从未改变,龙起身一定由高辈分的老人起步,一定用姑田宣纸扎龙,连龙身花色,30多年一直只有这种淡淡的彩云和龙鳞。”华绪说,正因为规矩“老”,才显示客家人敬畏天地之心不变。

  17时,暮色四合。一声神铳冲天而发,喧天锣鼓开路,70多节龙身相接而成的大龙昂然起身,离地4米多高,腾挪下山。逼仄田坎上,不时有龙身挫身将倾,激起观众一片惊呼,众人齐拥而上,紧紧抱团,稳住龙身。

  抬龙的年轻人中,常常见到染着黄色头发的“潮男”。华绪说,这些在外就学就业的年轻人,过了元宵将四散外出,“但怎么忙,都要在家过完今天,把这个游龙做完”。

  19时15分,大龙穿行在各家各户燃放的松明和炮竹,龙珠和龙身已被点亮,炮仗浓雾烘托得巨龙更加矫健。游龙队伍长达数公里,人人莫不神采奕奕,手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

  来自广州清远的龚伟力赞叹不已:“我从未见过这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民俗活动,同样作为客家人,好像穿越到古时,感觉又亲切,又感动。”

  从13岁就跟着爷爷扎纸龙的扎龙老手艺人江修源说,扎龙“非常难”,他自己用了大半辈子,才算是“龙头扎得好”。 王东明 摄

从13岁就跟着爷爷扎纸龙的扎龙老手艺人江修源说,扎龙“非常难”,他自己用了大半辈子,才算是“龙头扎得好”。 王东明 摄

  国家文化部刚刚把包括连城在内的古汀州八府地域范围,列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对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促进文化、自然、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从事姑田宣纸生产的邓金坤看来,这将为濒于“小众生产”的姑田宣纸带来好消息,“可能姑田宣纸,再不必想着仅仅为扎大龙而苦苦坚守”。

  籍贯龙岩武平的民俗专家严修鸿说,游大龙这一元宵集体狂欢,体现闽西客家移垦文化的宗族内聚力量,未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将有利于留住客家文脉和乡愁,“用中国的文化留住自己的人”。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