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池店七旬剃头匠师傅坚守老式理发50载

2014-11-23 10:27 来源:泉州晚报 0

  没有宽敞的门市和醒目的招牌,只有一把老椅子、两面镜子、手推子和剪刀等工具,70岁的康克服凭着一手理发的老手艺,每天在晋江池店镇池店村凤南区的家中,迎接上门理发的老顾客。16岁至今,他已经当了50多年的剃头匠。

  凭着一把楠木椅、两面镜子和一些工具,康师傅坚守传统理发50多年。

  近日,穿过弯弯曲曲的村道,几番询问,记者找到了康克服的家,普普通通的民宅,没有悬挂理发店的牌匾,民宅的前廊墙下晒着一排白毛巾,散发出一丝丝理发店的气息。墙上悬挂着两扇镜子,手推子、刮脸刀、掏耳工具等散落在窗台上,一台老式的楠木椅正对着镜子,静待顾客的光临。

  康克服告诉记者,老式剃头不只是理发,还要修面(刮胡子、剃脸毛和修鬓角)、掏耳朵、剪鼻毛等。他使用的工具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在现今的理发店里是找不到的。比如:楠木椅就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是父亲请人打造的,可以360度旋转;两面镜子也有四五十年历史;几把手推子是上世纪80年代托人从上海购买的;老式剃刀也不多见了,刮在脸上会很舒服,没有刀片接触皮肤的生硬感。

  他说,老式理发可不简单,先给客人洗头、理发,然后用剃刀修面,再用耳刀、镊子等四种工具为客人掏耳朵,最后再为客人剪鼻毛,整个过程要花费40多分钟。

  康克服的好手艺都是跟父亲学的,12岁时,他跟随父亲康虎成来到晋江,当时父亲就是一名剃头师傅。16岁起他跟着父亲学习剃头,后来父亲回到惠安老家开理发店,一直剪到80多岁。康克服回忆,早年生意特别好,常常早7点多就有人敲门要理发,每天都要忙碌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休息,特别辛苦,如今时代变了,年轻人嫌弃老式理发动作慢、跟不上潮流,但依然有不少老顾客喜欢这种老手艺,觉得理得干净又舒服。

  戴着老花镜的康师傅说,虽然视力不如以前,精力也不比年轻时,但他还会坚持下去,守着小小的理发摊,直到剪不动的那一天。(记者 王丽虹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英林深沪开展统一行动 打击“两违”现象
下一条:“专修楼房漏水”“僵尸车”长期霸占公共停车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