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龙湖阳溪为轴 贯通工业区镇区景区
中国人重“根”,作为晋江的“侨中之侨”,古民居、建筑群、宗族祠堂,无疑是龙湖人和龙湖籍华人华侨心中的“根”。它们在见证当地氏族繁衍生息的同时,也让族人保存了对他们的乡愁记忆,守住了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的魂。
夕阳西下的时候,踏着朵朵浪花,踩着绵绵细沙,从衙口海滩漫步到衙口,位于村中心的施琅纪念馆、施氏大宗祠,几乎是大家直奔而去的目的地。仔细打量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五开间三进带护厝,一面红砖白石的“出砖入石”墙延续整座宗祠,如此保存完好又大规模的墙体已属少见。
施琅纪念馆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施氏大宗祠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因为它保存得较为完好,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的厚重。那里除了一段关于浔海施氏的繁衍史外,还见证了一段衙口兴盛及与平定台湾休戚相关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施氏大宗祠,龙湖镇政府已经对修缮工程进行立项。
事实上,这只是龙湖镇总体规划中的“一步棋”———美丽乡村建设。
摊开龙湖镇总体规划图,标志为绿色的阳溪流域跃然图上。沿着这条流域,从龙湖的西面向东走,分布着工业区、镇区、滨海旅游景区三大功能区。
“2013年,晋江启动了时尚服饰织造园项目,园区项目落地龙湖,为织造名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了把园区高强度的投入和巨大的消费群体聚集在龙湖,让龙湖享受园区发展带来的福利,带动晋南片区的发展,我们提出‘一轴三区’建设,促进‘产城乡’融合的发展构想。”龙湖镇镇长陈希轩指着总规划图说。
“一轴”就是以阳溪流域作为发展中心轴,沿溪规划建设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阳溪景观大道,将时尚服饰织造园区、中心镇区和衙口景区“三区”贯通融合,成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有机发展实体,实现以园区工业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带动旅游业和周边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宜居环境,打造一个“产城乡”融合发展的小城镇。(记者_阙杨娜)
关键词:产城乡融合
晋江始终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并进。龙湖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探索推行“产城乡”融合,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良性互动、转型升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