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海对污染可慕溪的“小制革”进行全面整治
一个转鼓,一个土锅炉,简易搭盖的小作坊里,轰鸣的机器声中,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最终流入可慕溪。皮革加工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进行。走进安海可慕村,这样的情景此前并不鲜见。
近期,安海全面打响生态水域治理战役,特别对污染可慕溪的“小制革”进行全面整治,拆除加工作坊的主要生产设备———转鼓。
转鼓又称滚桶,制革过程中生皮在里面翻转(如为了洗皮、浸酸、鞣制、染色)或在里面清洗毛皮的回转圆筒,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日前,安海镇政府再次组织环保、行政执法、公安、电力等相关部门,对可慕村“小制革”进行整治,彻底拆除转鼓等主要生产设备。
走进安海可慕村,奔驰、宝马等名车随处可见。然而,与这一“土豪”情景格格不入的是,附近可慕溪溪水黑如“墨汁”,当地村民戏称为“黑龙江”。
安海可幕一村民向记者透露,村里开名车的,其中不乏是“小制革”作坊业主。据介绍,“小制革”生产设备简陋,但却有利可图。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多次打击,但在利益的驱逐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小制革”业主发财,而广大村民却饱受污水之苦。日前,记者站在可慕溪边,一阵风吹来,恶臭扑鼻。而制造这些污水的“元凶”,与可慕村的“小制革”不无关系。“最近经过整治,溪水不像以前那么黑了,有所好转。”当地村民说。
据了解,早在解放前,可慕村就开始有人从事制革行业,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小制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制革行业的无序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恶性竞争特别是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安海镇政府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对违法排污的“小制革”进行全方位整治,包括断电、拆除生产设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等“组合拳”。同时,对于新发现的“小制革”转鼓,一律予以拆除,并防止向其他区域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区域环境。
今年,晋江以12条水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开展生态水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工业污染整治体系、农业污染整治体系、拦污截污工程体系、河道整治体系、流域绿化体系、环卫保洁体系”等6大体系,重点推进可慕溪等12条流域的生态水域综合治理,争取实现“一年内见效、三年明显改观、五年整体提升”的整治目标。(记者 胡志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