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抢时间落实项目 确保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
站在高处俯瞰泉州晋江机场连接线工程,连接双龙路东段与和平路的互通枢纽已经雏形初现,
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郑翔摄)
今年1—10月,晋江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保持了转型中应有的合理增速,但持续增长压力仍然较大。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必须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狠抓项目建设,为晋江经济不断向前积蓄强大的发展后劲。
这两年,晋江通过项目抓手,突出转型提升、创新突破,推动存量调整、增量优选,成效开始显现。
目前晋江新兴产业的增速超过传统产业的增速,三产的增速也首次超过二产的增速。投资134亿元的磁灶包装印刷基地已有37个项目启动建设、11个项目竣工投产;落地于晋江现代物流园的传化公路港项目,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5亿元,310亩土地正抓紧平整;经济开发区英林园项目建设风生水起,东区19家入驻企业中有14个项目全线上马投建,在建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作为省、泉州、晋江三级重点工程的泉州晋江机场连接线,目前正加快建设力度,预计在明年10月通车,届时从泉州市区到晋江机场,最快只要10分钟……此外,中国国际鞋纺城、深沪龙峰纺织生产项目、永和公元食品科技园、池店新华洲水产批发市场等项目,或竣工投产,或全速推进;各镇域、区域组团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态势。
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景观面貌大幅提升,一大批高端开发项目落户晋江,华贸、万科、保利、中海地产、绿地等一流开发商正在洽谈项目;一大批研发机构入驻晋江,新引进60多家研发、检测机构,其中“国字号”机构有6家;一大批优秀人才集聚晋江,目前晋江已经认定优秀人才761名,更多人才带项目、团队、技术来晋江创新创业;恒安商贸、特步、公元食品等一大批企业总部迁回晋江,这两年晋江全市新增企业营销中心209家,新增纳税6.5亿元。
当前,摆在晋江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照目标找差距,对照差距想办法,以项目为主抓手,全力抓攻坚、抓冲刺、抓落实,不折不扣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力抓项目促落实
项目是基础、支撑,是后劲、生命线,没有项目,跨越发展、转变提升,就是空话。晋江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最重要的还是抓项目、落实项目。
一段时间以来,晋江全市上下,各个组团、各个片区、各个项目组、各个指挥部,奋发向上、竞相发展、你追我赶、只争朝夕,到处洋溢着一种氛围,持续着一股干劲,保持着一种态势。
但是目前滞后时序进度的项目仍有一些,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把项目推进好,把项目建设好,是晋江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此,晋江要求各级各部门对这些项目逐个梳理、逐个研究、找出根源、对症下药,通过加大力度、抢抓进度,以项目落实推动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对于已经对接或正在对接的项目,要按照项目招商和落地的无缝对接机制,主动跟上、跟紧、跟牢,确保项目落地。此外,要重点围绕政策导向、产业链需求、实际发展特点,强化“三维”对接,再策划、引进、储备一批项目。
以创新驱动促转型
晋江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就在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这就需要靠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引领发展,赢得优势,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为了鼓励创新,支持“智造”,去年以来,晋江先后梳理完善了20多项产业扶持政策,涵盖工业设计、品牌运作、商贸物流等领域,全方位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精益管理、改制上市。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引领下,“以智兴业”成为企业的共识。
打造“智造名城”不能纸上谈兵,要有实实在在的平台载体。晋江积极对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聚集一切创新要素,为创新铺路建桥。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下,晋江洪山文创园、“三创园”、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陆地港、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一个个创新服务平台为转型升级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这些公共服务平台,都是晋江企业科技创新的源头。
今年以来,晋江花更大力气实施创新驱动,以高端、高质为取向,引导企业开展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商业模式“5个创新”,许多企业积极响应,实现了逆势突围。(记者 黄祖祥 通讯员 陈文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