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一水果摊主采购42斤枇杷 包装足足占10斤

2013-03-27 08:09 来源:闽南网 0

在华洲水果市场,枇杷都被层层包裹着
在华洲水果市场,枇杷都被层层包裹着

  闽南网3月27日讯 在晋江池店摆水果摊的曾阿伯很苦恼:他进了一箱枇杷,扒开一层又一层纸巾后,总算找到了枇杷,但42斤的枇杷,筐和纸包装却有10斤重。

  昨天,在曾阿伯进水果的晋江华洲水果批发市场,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水果过度包装是行业“潜规则”,而枇杷过度包装现象严重,一般包装比重都在一至三成,今年严重者占到总重的三四成。

  泉州市果品协会方面透露,今年枇杷市场前景不如往年,产地果农为保证一定的收益,确实存在部分过度包装现象。

【报料】

买42斤枇杷包装足足有10斤

  71岁的曾阿伯在晋江池店摆了一个水果摊。

  22日下午,曾阿伯前往华洲水果批发市场买了一塑料筐枇杷。枇杷包装得严严实实的,曾阿伯本想当场拆开看看,但批发商表示拆开包装后就得买,否则就不好再卖了。

  曾阿伯没有拆封,买了一箱。“回家拆开一看,怎么包了这么多层纸巾啊?”曾阿伯说,枇杷铺一层,纸巾也铺一层,底层的纸巾还有点潮湿。曾阿伯把枇杷全部挑走,连筐带纸称了一下,发现足有10斤重。

  曾阿伯说,进货时,批发商给他扣掉了3斤塑料筐重量,批发价是每斤6.2元。曾阿伯自己一算,如今枇杷净重只有30斤多一点,他要每斤卖10元钱才不会亏本,如果还想赚点钱,那价格他都不敢卖了。

  “我想提醒他们,这包装有点太夸张了。”曾阿伯说,此前曾从其他途径买过枇杷,不过连筐带纸一般才三五斤,这次碰到的包装实在是有点过了。

【调查】

行业潜规则包装比重三四成

  昨天,记者走访华洲水果批发市场,这里约有150家商铺批发水果,其中一二十家卖枇杷。

  在一家批发店前,平放着七八筐枇杷。枇杷个个蒙头盖脸,只在包装纸上有手写的水果品种和重量。包装有用塑料筐和泡沫筐的,也有竹木框的。和芒果、杨桃和草莓等水果包装相比,枇杷的显得厚实多了,而西瓜和板栗等则几乎没有包装。

  一名店员小林说,这批枇杷是从漳州云霄批发过来的,批发价每斤6元,一筐重约30斤。当被问到净重时,他称大概22斤,连筐带纸的包装重七八斤;40斤一箱的,包装比重约占三四成。他说,原包装就这么厚,他们一般不会再加包装,因为这样还要浪费人工成本。

  记者走访多名批发商,几乎每家的枇杷都一样被厚厚地包裹着。“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潜规则了。”一位批发商说。

产销量下降今年包装更加重

  批发商称,枇杷、杨桃、草莓等是时鲜水果,磕伤就会变黑腐烂。为防止运输途中被磕伤,产地果农就提前包装好。

  从事水果批发近10年的批发商林先生介绍,以前枇杷是用竹筐装的,比较松软有弹性。后来发展到用更轻便的塑料筐,并在筐中铺垫一些松软的纸巾,“纸巾多便宜,既省去人工包装,还大大降低了包装成本”。

  通常,批发商对果农铺垫的包装也都有一个限度:如果包装得太多,批发商会挑别家的。

  泉州市果品协会许会长表示,相比往年,今年枇杷产量和销量都双双下降,市场不如往年,为了保证稳定每斤6元左右的收购价,部分果农确实会过度包装,这是果农为填补利润萎缩而采取的隐性措施,“这跟螃蟹绑很粗的绳子一样”。

【探讨】

抑止过度包装需出台行业规范

  “包装纸究竟多少才合理,目前没有行业标准。”受访的多数批发商坦承,包装纸比重大与小,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因为成本最终都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要不然收购价6元,零售价怎么加到10元”?

  一名批发商说,过度包装的现象,不仅在水果批发行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难以杜绝。只有政府部门出台包装规范,并将毛重和净重标准标清楚,消费者才能看得明白。

  对此建议,晋江池店工商所尤副所长表示认同。他介绍,按照规范,商品都应在外包装上标明毛重和净重,明确告知顾客,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工商部门也考虑通过果品行业协会,引导果农规范包装,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中小学闲置校舍 或调整为勤工俭学基地
下一条:晋江一小学被指定额索捐续 教委办督促清退逾13万捐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