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荆山“异地高考明星班”的艰难试点遇瓶颈

2013-02-27 08:24 来源:闽南网 1

荆山学校试点高中班
温玉泽说,荆山学校试点高中班,面临制度限制,也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闽南网2月27日讯 49岁的包工头温玉泽和他的晋江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作为“异地高考改革”大潮中的明星,被《人民日报》、央视等报道。

  他们在全国首创“异地高中教学班”,招收在晋江的六省一市异籍学生;大胆突破户籍限制,从学生户籍地空运来高中会考试卷。荆山186名学生,也成为首批可在福建高考的异籍学生。

  但因生存问题,荆山学校曝出违规收费约33万(详见本报2月24日A3版相关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其首创的异地高中班,收费也从未报批,也属违规。而随着福建异地高考方案出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其生存前景堪忧。

  在外来工子女多达19万的晋江市,荆山高中班的艰难试点,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如何细化改革方案,如何让异籍学生享受更公平的教学资源,仍值得思考。

明星学校

首吃螃蟹包工头办起民办学校

  重庆人温玉泽,去年11月被授予“晋江市荣誉市民”称号。他的故事,这两年已经广被媒体传播。

  20多年前,温玉泽读完中学,到晋江打工。他从油漆工、小工这种体力活干起,“工地上的活,都做过,后来慢慢当了包工头”。七八年前,温玉泽发现每到春秋季开学,他就很难招到建筑工:很多工人回老家给孩子报名去了。

  “跑来跑去的,耽搁了孩子未来。”温玉泽琢磨着办个学校,免除孩子们转学之苦,也可以“稳定军心”。

  2005年,温玉泽卖掉自家房子,筹集63万元,在晋江一片废弃养鸭场办起了荆山小学。2007年增设初中部。2006年后,温玉泽生意赚钱,陆续投资盖了三栋教学楼,还创办了另外两所外来工子弟学校。

  荆山学校的教学楼很破旧,教室和操场设施简陋。如今温玉泽一家也还住在学校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间。

突破制度从外省空运会考试卷

  晋江市教育局信息显示,2009年,晋江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约30万人,其中外来工子女达14.7万,占比约48.9%。

  这一年,温玉泽打起了高中班的主意,试办了“川渝皖赣籍学生高中教学班”。2010年,该教学班得到晋江市政府正式批复。次年,该校新增湘鄂黔三省,共7个班200多人,但学生都必须回户籍地参加高考。

  为了突破户籍制,温玉泽开动了不少脑筋。当首届高一学生面临高中会考时,温玉泽极为大胆地把试卷从学生户籍地运过来考,奔波换来异地会考的顺利实现。前不久,异籍高三学生的高考体检也实现了“落地”——在晋江体检。

  这些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也不符合当时的教育政策。然而,在异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度被笑话为“怪胎”的异地高中班,最终登上《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媒体,引起全国关注,被誉为明星班。

办学三年高中班收费从未报批

  但是,对于办学,不光是大胆和懂得经营就够的。比如,温玉泽甚至不知道收学费需报批。

  于是,之前曝出小学未拿到批复擅自涨价。前日上午,晋江市发改局物价检查所3名工作人员到该校调查发现,该校不仅小学等学杂费超过标准收费约33万元,而且高中班办了三年半,其学杂费收费一直未获批准。

  按照该校公示的今春收费标准,高一、高二学杂费等为3400元,高三为3900元。

  晋江市发改局价格科方面表示,去年检查时曾发现了该校高中班的收费未经批准,即通知其补全手续来报批,但此事迟迟没有下文。

  “民办高中,收费还要报批,这早年确实不懂。”温玉泽对此直言,8年来他一直把学校当一个企业来运营,早年连基本的财务收据等都不齐全,因此耽搁了成本测算资料,没这些材料,也就没法申请报批。

  温玉泽说,他将加紧向有关部门报请批准,如批不下来,他将退还33万元。对于高中学杂费,也将补齐手续报批。

遭遇尴尬

特事特办摸着石头过河

  实际上,荆山学校试水的异地高中班模式,是晋江市关爱外来工的另一种尝试,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同。

  2010年8月11日晋江市政府的专门文件批复(晋政文【2010】243号)说:为满足外来工子女在晋江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升学需求,解决外来工后顾之忧,稳定外来工队伍。批文还提到荆山学校先行先试,在全国教育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文件没有提及学杂费收取标准等相关内容。

  此外,可参加福建高考的高中生学籍,也挂靠在一所公办学校。

  显然,这些都是特事特办。这一试验性创举,如今却遭遇制度瓶颈。

  “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得摸着石头过河。”晋江教育部门一相关人士认为,碰到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解决;相反,如果各个条款都考虑到了,教学班根本就办不下去。

尴尬境地不知怎么审批

  到去年底,全国29个省市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福建出台方案,要求学生有在福建三年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即可。

  去年7月,省教育厅也就荆山学校试点做批复,允许该校201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186名外省学籍学生将学籍转入晋江;到2014年,他们有机会在福建参加高考。

  但问题在于,荆山这个“高中教学班”,并非合格的主体。就是说,荆山学校需要先从硬件和师资力量等入手申报,以便成为一个合格的办学主体。

  晋江教育部门一位人士说,荆山学校创办了7个高中教学班,但不是教学部,它并不具备办学主体,没有高中部的办学资格。因此,还没有“资历”报请批准收费标准,相关部门也难以按规范批复。

  当时特事特办,至今也没有出台更新的配套政策,结果使学校和相关部门都陷入了尴尬。

试点观察

  异籍中招门槛多高?

  试点显示,学籍成为最大问题。

  接下去几年,异籍学生能享受在闽高考的政策,压力将直接推到中小学阶段。随迁子女如何在福建参加中考?

  今年初,福建省教育厅发布消息,今年起,有条件的设区市辖区内所有高中面向随迁子女开放招生;随迁子女集中且高中资源较紧缺的市,力争2015年前实现这一目标。此外,各地随迁子女中考中招工作方案需于2013年中考报名前出台。

  “异地中考政策还没出来,我们也不好说”,泉州教育部门一相关人士说。

  据了解,随迁子女中招政策需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外来工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等。比如,上海前不久出台的条件,包括“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人员”等,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荆山试验走向何方?

  荆山的高中教学班,一度成为明星。但是,这个特殊时期的试点,如何走上正轨还不明朗。

  此外,晋江教育界多名相关人士都倾向认为:将来学生可选择的公办或民办高中有几十所,荆山学校不再独具吸引力。

  温玉泽认为,考荆山学校的分数要低一点,他们还可以跨县市录取,有暂住证、户口和打工证明即可。

  试点暴露的另一问题是,民办学校资源少,收费贵。温玉泽说,他现在亏着本,前期投入大,不得不高收费。温玉泽曾抱怨,异地高中班学生享受不到国家拨付的学生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享受不到当地早午餐费用减免、住宿免费等优惠,老师也无法像公立学校老师一样参与职称评定等。

  而相对应的是,去年春季,晋江公办高中学生就免学费了。

  异籍学生何去何从?

  截至去年,晋江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生共约33万人,其中外来工子女约19万人,占比约57.8%,还呈逐年递增之势。

  对于这些异籍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回老家高考;部分符合中招方案的学生,可以去公立学校就读。而更多的学生,虽可享受在福建读书和高考,仍然要在荆山学校这样的民办学校就读。

  记者采访中,被问及去年高考成绩如何时,荆山学校的老师并不乐观,甚至说“忘记了具体考得怎么样”。在同一个地方读书,却要付出更多的学费,还没有相对优质的教学资源,对这些异籍学生显然不利。这么看来,他们的高考,起跑时就不公平。(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林天真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十二五” 鼓励社会资本建二级以上民营医院
下一条:亚洲型男大赛决赛将在晋江举行 白富美陪审团引热议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