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安籍大学生连办“益教”活动 公园里唱《小苹果》

2014-08-08 17:47 来源:南安市教育局 0
自2010年4个南安籍在校大学生创办致远书院以后,每年这些大学生都会回乡开展“益教”活动

  夜幕降临,武荣公园散步的人群中,忽然钻出一群学生,他们精彩的街舞表演以及一曲歌舞《小苹果》,让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可表演一结束,他们又迅速融入人群之中。

  这是第九期致远班举行的“快闪”活动,自2010年4个南安籍在校大学生创办致远书院以后,每年这些大学生都会回乡开展“益教”活动,今年暑期已是第九期。

课堂游戏让学生获感悟 老学员想接棒继续传承

  洪嘉嘉是致远班的“老学员”了,他参加了五期培训班。

  谈起最喜欢的学习内容,洪嘉嘉首推游戏。

  每天早上,只见讲台上的老师举起一把伞,对学生说:“假如成功是一把伞,你们要不要?”

  “哎哟,拿不动啊!”原来,老师将伞用力拽住。见此,学生一拥而上,抢夺这把伞。

  “这个游戏,我玩过两次,让我懂得,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但不努力就肯定不能成功。”洪嘉嘉说。

  “致远班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思考。”在致远班毕业演讲上,洪嘉嘉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以学员身份参加致远班,今年他考上中国地质大学。下期他将以老师身份,将所学的传给学弟学妹。

  第九期致远班有学员132名。老师不会教学生学科知识,而是学科背后的趣事,重在激发学习乐趣。

采用“2+4”教学模式 更早进入状态辅助学员

  第九期致远书院“益教”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陈坤祥,是厦门理工学院大二学生,他是第二期学员,也是第六、七、八期老师。他告诉记者,第九期采用了“2+4”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

  “我们毕竟还只是大学生,没经验,要一两天才能进入状态。以往的5天活动期,前两天效果并不理想。”陈坤祥说,如今,在开班前两天,老师都会聚在一起讨论、预演,然后再进入4天教学。

  致远学院创始人许志钦和王加祥,如今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厦门大学硕士生。这期,他们也来了。

  2010年初,他们与好友郭世洪、苏松毅想为家乡教育作点贡献,便决定在寒暑假创办一个完全公益性的培训班,“致远班”便应运而生。

  “思源致远,回报家乡。”许志钦说,这就是“致远班”名称的由来。

  “我们是想摸索出对在校中学生有用的‘过渡教育’。”许志钦说,针对的学生分别是中考完准备升高一、文理分班后准备升高二和高考完的准大学生,这些学生都处在过渡期,而这3个时期对他们人生很重要。

  每期经过前期宣传,都会得到40多名南安籍在校大学生的响应,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高校。

  “这么多期走下来,很感谢柳城中学、鹏峰中学、南安一中借场地,支持我们的活动。”王加祥说,前6期活动中,他们还得到爱心人士的捐款。

  其实,他们一路下来也遇到过困难。“因资金问题,第七期也曾考虑停办。”王加祥说,但他们觉得一旦停了,可能就很难再办起来。于是他们上街募捐,筹得近千元资金,这让他们度过第七、八、九期活动。“大家能省则省,像老师伙食、交通等,都是自己掏腰包。”王加祥说,“我们很热爱这项活动,会继续办下去。”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关爱藏族教师 2014教师节玉树公益活动启动
下一条:台报关注托育困局 对照台湾与大陆的幼儿园差别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