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100天 感受的都是“正能量”

2012-08-20 08:29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8月20日讯 9年里,海都·利群阳光助学已惠及3000多名学生;各界的爱心让我们明白,慈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属于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昨日,福州大戏院举行的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落下帷幕,意味着2012年“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暂告一段落。300多名受助学子在本报的帮助下,即将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

  整整一百天,历时三个多月的年度助学行动告一段落。没有休息日,也无论是烈日还是暴雨,我们并非“铁人”,但助学活动中社会各界的“正能量”,让我们可以精力饱满地进行每一天的采访和报道。

  贫困中坚持的寒门学子,给我们以激励。在贫困生聚集的一所学校里,孩子们在黑板上写的“珍惜时间,挑战命运”,让我们震撼。这些孩子,有的在四面漏风、屋顶漏雨的蘑菇棚里大声朗读;有的在小屋里演绎现代版“凿壁偷光”;有的在各种打工中抽空读书,硬是把大学上了……这些孩子已吃尽“苦中苦”,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

  而捐助孩子上学的爱心人士,让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在助学中,我们唯一无法统计的,是参与捐款的人数。一点一滴的爱心款,汇聚成三百多万元助学金,让我们激动。当我们看到榕城的哥把一上午的营业额都扔进捐款箱,看到小朋友打开攒了一年的零钱罐,看到骑着破旧自行车、坚持多年捐款的阿姨时,我们明白了,慈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属于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包括我们。

  我们还看到,“正能量”在传播中不断成长,我们捐助过的寒门学子就是例证。他们中,有人把挣来的工资捐给了学弟学妹,有人拖着假肢在街头劝募,有人要当实习医生了,还在工作间隙来当助学义工。

  9年里,3000多名学生受助,“海都·利群阳光助学”俨然成为市民心目中的一项品牌公益行动。一年一度的海都·利群助学行动平台,是一个正能量交汇的平台,这种能量激励着我们助学组的每一个成员,也定能令您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感谢每一位爱心人士,也邀请更多的“您”,继续和我们一起体验助学的精彩。

感谢您

  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涓涓细流,汇聚成315.5万元。感谢您,感谢每一份爱心。我们没有办法一一道谢,只能在此列举部分爱心人士名单:

  最专业的捐助人:福清陈先生,是一位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小老板。8月15日,他一次捐了20万元,这是近5年助学行动中收到的单笔最大的个人捐款。陈先生不愿留名,他的助理阮女士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这一点微薄的力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也希望能借此发动更多的人去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积少成多,才会形成更大的公益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最神秘的捐助人:阮女士,每年都通过邮储银行打来数万元的汇款,却不喜声张。今年她在汇款单上写下“不要回访”,也不留地址和联系方式,彻底“潜伏”。

  最低调的捐助人:福州蔡先生,这两年总是开着一辆破旧的小车,穿着并不光鲜的衣服,顶着一张黝黑的脸,到威斯汀参与捐助行动。仅去年和今年的捐款,他就捐助了6名贫困学子,这笔钱足够他换一辆好车。

  最健康的捐助人:福州杨女士,以前每天都要抽一包中华烟。前几年,杨女士突然戒烟了,捐助起贫困学子。杨女士说,她一天少抽一包烟,一年就能捐助两个学子。

  最波折的捐助人:泉州的黄先生是8月12日上午8点,听到987广播关于威斯汀酒店的活动宣传后一路赶来的。在路上,他一直收听着广播,还开足了马力,无奈遇到大雨,一直到2点才赶到威斯汀酒店。顾不上吃午饭,他先认捐了一名贫困学子。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大学生免费为农民工订宾馆过“七夕”
下一条:330个 受助学子九年最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